夏日炎炎,走进子长市安定镇廖公桥村,一畦一畦的绿色梯田令人赏心悦目。梯田边,石块层层整齐垒成;梯田里,露天蔬菜鲜亮绿油油。
“吃着农家菜,在蔬菜梯田里漫步,感受到了农家田园生活的美好。”7月22日,专程从子长城区赶到村上吃农家乐的市民陈先生高兴地说。
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公布的501个“千万工程”示范村中,子长市5个乡村榜上有名。安定镇廖公桥村便是其中之一。这座因清康熙年间知县廖均捐俸筑桥得名的古村落,历经300余年岁月沉淀,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愈发鲜活,正铺展着一幅村美民富的新画卷。
走进廖公桥村,特色民宿“至田乡里”的院落里,各色鲜花竞相绽放,整洁的院落在翠绿农田映衬下格外雅致。厨房里,厨师正忙着炒制农家特色菜,饭菜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人食欲大开。
“2023年办起这农家乐,每年给村里交10万元租金,现在客源稳了,年营收能到27万元。”民宿负责人王改娃笑着说,农家乐还带动3名村民就近就业,偶尔有外地游客入住,为乡村旅游添了把力。这些来自于村上的新鲜菜品,获得了顾客的广泛认可。
廖公桥村距子长市区12.5公里,种菜是村民的老本行。“咱这菜用泉水浇,是实打实的无公害绿色蔬菜。”村民张润珍算起收成,“我种的半亩韭菜,这季已经卖了第四茬,能挣五六千元。村里的菜有五六项国家认证,在子长市场上独一份,根本不愁卖。”
一批又一批露天绿叶蔬菜陆续收获,菜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好机会,菜农们在菜田里忙碌,为下一季种植做准备。
把种菜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赢来了新机遇。近年来,廖公桥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民生设施为切入点,筹得1000余万元项目资金,硬化6条生产道路,整治433亩农田,建了2座高抽蓄水池、3座蓄水坝、2500米灌溉水槽,还有1座小型污水处理站,6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村口巷尾,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变样。
同时,该村党支部牵头,“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激活发展动能:引进农业科技公司,建起泉水有机蔬菜基地、净菜车间、粉条加工厂,加上民宿农家乐,农旅融合新业态渐成气候,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0.1万元。
“要建强村党支部‘总引擎’,擦亮泉水蔬菜‘金招牌’,搞活农旅融合‘大文章’。”安定镇组织委员孙明说,将通过农耕体验、民宿餐饮等产业链,让廖公桥村在“千万工程”示范路上走得更稳,续写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