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音樵 通讯员 胡黄忠
在黄龙县圪台乡,一件关乎老人日常的“小事”得到了妥善解决——自去年年底投用的爱心洗衣房,成了当地60岁以上留守老人、分散供养五保户的“好帮手”。随着农村老龄化加剧,留守老人增多,行动不便的他们面临“洗衣难”,如今一个电话就能轻松解决。
“村里老人多,洗衣服对他们真是难题。”圪台村民政协理员王秀怀说,爱心洗衣房运行后,老人们有脏衣服只需打电话,他会定时上门收取、送洗衣房,洗好后再按时送回。
这套由民政协理员全程代办的服务,从取件到清洗、送回,全程贴心周到。值得一提的是,洗衣房不仅服务特殊群体,也向普通村民开放,让更多人享便利。
圪台乡三级主任科员、敬老院院长黄锦元介绍,洗衣房重点服务60岁以上困难或行动不便老人,由村协理员收送衣物,工作人员清洗折叠后再转交。“运行至今,群众反响很好,都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
农村老人乡土情结深,“不出村口、养老在家门口”是他们的心愿。作为黄龙县“以地养老”试点,圪台乡创新养老模式:全乡老人将闲置土地交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即可免费入住敬老院。乡里还统筹资源提供多元服务,保障老人在饮食、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
“我们一日两餐按时供应,每周饭菜不重样。”敬老院工作人员张欣说,院里为老人开辟专属土地,闲暇时可一起耕作,体验田园生活,同时老人生活自由,想回家随时能回。
68岁的张迎春在敬老院住了近2年,提起生活满脸笑意:“服务员洗衣做饭,一日两餐准时,房间干净。在这里很自由,想回村转转就回,没事去地里干活,后头这些地都是我们种的。”
圪台乡乡长杜芳伟表示,爱心洗衣房是“融救助”工作的实践,既解决了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的“洗衣难”,又通过全乡推广,助力培养群众爱干净、讲卫生的习惯。而推行3年的“以地养老”模式,已有6名老人入住敬老院,实现“退地不失地,离家不弃家”。
“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把便民暖心服务坚持下去。”杜芳伟说,圪台乡将持续提升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