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当错误照见成长
  学生犯错,向来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寻常却也最考验智慧的时刻。是疾风骤雨般的批评,还是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多年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告诉我,那些看似令人头疼的“错误”背后,往往藏着照亮他们成长道路的微光。
  走进错误背后的心灵角落
  小刚的调皮是出了名的。一次数学课上,当一名同学上台解题受挫回到座位上,他一句阴阳怪气的嘲讽“不会上去干什么?”格外刺耳。我没有立刻斥责,而是轻轻点破他行为背后的期待:“你希望同学表现好,说明你对自己也有要求,这是优点。但若自己不去努力,又怎能要求别人呢?”这句话像一粒种子落入他的心田。后来,他用自己被奖励的200元请伙伴们去玩,却不料挥霍一空甚至没了路费,于是深夜向我求助。接他们回家的路上,我没有直接批评,反而肯定了他的探索精神:“你对新鲜事物好奇是好事,但下次要记得量力而行。”那晚他诚恳道歉的眼神,让我明白:看见错误背后那颗渴望被认可的心,比指责更有力量。
  唤醒心底的自省之光
  面对小强屡次不交作业的“顽疾”,我没有施压或惩罚。收作业时,我故意“忽略”他所在的小组:“一组、二组……都按时交了,给自己鼓鼓掌吧!”当组员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时 ,他羞愧地低下头。这份源于集体责任的愧疚感,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触动他的心灵。孩子的天性如同触碰烫物会缩手,犯错时内心自有不安的涟漪。教育者的智慧,在于轻柔地搅动这涟漪,让自省的力量浮出水面——批评或许立竿见影,但内生的觉醒才能走得更远。
  错误是成长的另一种刻度
  教育是慢的艺术,更是心的学问。在信息奔涌的今天,孩子们的行为模式不断变化,反复犯错几乎是成长的必然注脚。作为班主任,与其焦虑于错误的表象,不如以耐心为舟,以智慧为桨,在每一个“问题”时刻寻找教育的契机。当我俯身倾听错误背后的心声,以巧思化解尴尬,用信任唤醒自觉,孩子们回馈的不仅是行为的转变,更是心灵的靠近。
  我渐渐懂得:真正的教育,不是急于修剪旁逸斜出的枝桠,而是相信每一片叶子都有向阳生长的力量。错误从来不是终点,它是孩子跌跌撞撞奔向光明的足迹——而我们,要做那个在足迹旁点亮路灯的人。
  (宝塔区柳林镇中心小学教师 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