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9日
果树“减肥”焕新颜
记者 任琦 通讯员 袁欣 孔维炜
  眼下正值苹果膨果关键期,走进富县交道便民服务中心桐村的150亩苹果示范园,连片的果树排列整齐,枝叶间斑驳的阳光洒落在饱满的果实上,一幅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桐村曾经因果树栽植过密,一度面临通风透光不足、果实品质下滑的困境。过去,这里的果园因早期栽植密度过高,果树间相互遮挡阳光,不仅果实着色不均,病虫害也频发,严重影响了苹果品质和收益。果农杜利兵感慨道:“以前树太密,果子上色不好,还容易生病,一年到头忙下来,优质果没几个。”
  转机始于“整行间伐+扩冠修剪”技术的推广。为破解发展瓶颈,桐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对果园进行改造,将果树栽植密度调整为6×8米或5×8米,亩均仅保留15株果树。起初,这一举措遭到不少农户反对,“砍了树万一减产怎么办?”成为大家普遍的顾虑。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组织农户赴外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还协调技术员全程驻园指导,终于打消了农户的疑虑。
  如今,示范园的29户农户已全部熟练掌握“整行间伐+扩冠修剪”技术。技术员分片包户,手把手教果农选主枝、更新结果枝组,通过强拉枝培养出“高中低”错落有序的立体结果枝组。“这样的树形在膨果期特别管用,既能让养分集中供给果实,又能提高优果率。”杜利兵笑着说,今年他家的苹果个头均匀、色泽鲜亮,丰收底气十足。
  要想苹果长得好,土壤是根本。示范园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举措正在悄然改变土壤质地。每亩施入1吨以上有机肥,配合豆菜轮茬、树盘覆盖保墒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为果实生长提供了充足“营养源”。同时,果园里高标准半自动手拉式防雹网全面铺开,防冻设备随时待命,诱虫灯和粘虫板随处可见,这套绿色防控体系既保障了果实安全,又守护了生态环境,为丰收上了“双保险”。
  “从犹豫观望到主动参与,现在29户果农都成了技术能手。”村干部党德强欣慰地说,示范园的成效让大家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据测算,该示范园2025年亩产预计可达1500公斤,2026年将突破2500公斤,亩均产值约1.5万元。
  “我们把苹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示范园就是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党德强表示,下一步桐村将把“优形—改土—防灾—提效”四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全村推广,让更多农户通过科学种植实现增收致富,让富县苹果卖得更远、赚得更多,让苹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