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银平(左)和维修师傅检查故障发动机 7月盛夏,闷热的车间里,冯银平指尖轻抚过故障发动机零件,油污掩盖不住他精准的判断。在陕西宜川县,这位从街边修理铺走出的汽修专家,用28年的坚守与创新,将一家小店打磨成行业标杆。从学徒到企业家,从技术钻研到服务升级,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诗,更折射出中国县域经济中无数实干者的缩影。
精研技艺,闯出非凡人生路
1997年,初中毕业的冯银平背着行囊,走进了宜川县城一家汽车修理铺,开启了学徒生涯。“刚开始就是做些杂活,递工具、打扫车间,但我一有空就蹲在师傅旁边观察修车细节。”这个下意识的习惯,悄然改写着他的人生轨迹。
“记得第一次独立更换发动机正时皮带时,我整整钻研了一天,反复核对手册,生怕弄错一个齿位。”冯银平说,“师父当时就告诫我,修车如同医生执刀,容不得丝毫马虎。”
为了精进维修技艺,他养成了独特的学习方法:每完成一次维修,都会详细记录故障特征、诊断思路和解决方案。“那时我就深刻认识到,过硬的技艺才是这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冯银平如是说。
2004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冯银平创办了宜川博世轿车维修保养中心。创业初期,他身兼老板与技师双重身份,常常亲自上阵解决疑难杂症。“客户把爱车托付给我们,就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正是这种专业至上的理念,让轿车维修保养中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崭露头角。
创新服务,打造行业“星级”标准
“修车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这是冯银平始终坚守的经营理念。2008年,冯银平投资80余万元对保养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引进了先进的维修设备,打造成为全县首家集机修、钣金、喷漆、洗车、装潢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服务企业。2011年,他再次投入180万元,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厂区,成为宜川县规模最大的独立汽车维修企业。
“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百分百’的服务标准:百分百原厂配件、百分百专业施工、百分百满意服务。”冯银平介绍道。为确保服务质量,他建立了严格的配件采购体系,与品牌区域专销公司合作,斥资30余万元引进德国博世最新诊断设备,建立完善的服务跟踪体系。
2012年,冯银平在宜川率先推出“透明车间”。通过工位高清摄像头,客户可实时观看维修全过程。“起初有老师傅不理解,认为会增加压力。”冯银平回忆道,“但实践证明,透明化让我们的专业服务更受认可。”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冯银平未雨绸缪,不仅建设了专用维修工位,还选派骨干技师赴主机厂培训。他说,新能源汽车维修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我们必须抢占先机。
在服务创新方面,冯银平推出了“免费洗车”“24小时救援”等增值服务。这些举措带来了显著效益,客户满意度达98.6%,老客户转介绍率超70%。“很多客户从第一辆车跟到第三辆车,这份信任最让我们自豪。”冯银平动情地说。
行业担当,引领变革的“掌舵人”
在冯银平的办公室书架上,整齐摆放着“陕西好青年”“宜川县捐资助学爱心人士”“优秀企业家”等荣誉证书。这些荣誉不仅见证了他的事业成就,更折射出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独木不成林。面对行业“散、乱、小”的现状,冯银平提出“技术共享、标准共建、人才共育”的发展理念,积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行业整体升级。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与宜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开设“汽修培训班”,为农村青年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创新推行“1+N师徒制”,手把手培养技术骨干。
“95”后技师刘强就是受益者之一。如今,刘强已创业开店,年收入超10万元。20余年来,冯银平累计培养200多名技术人才,其中近半数自主创业,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公益领域,冯涛同样不遗余力。他联合市人社局开展“技能扶贫”项目,免费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疫情期间,他组织成立“抗疫车辆保障队”,为医护人员提供24小时免费救援服务;2013年至2017年间,累计资助15名困难学生……
从一名普通汽修工成长为县域行业领军者,冯银平的奋斗历程印证了“成功源于坚守”的朴素道理。“汽修行业看似平凡,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全。”冯银平说,“我的目标很简单,让每一位车主都能享受到专业、放心的服务。”这份初心,正是他一路前行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