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其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深度耦合与相互塑造之关联。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民营经济以其庞大的体量、广泛的覆盖领域和强劲的创新活力,在国家重点发展的制造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占比持续攀升,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背后实际蕴含的是以创新主导的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创新、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清晰的赋能路径。
一、要素优化: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新质生产力以生产力系统中各要素的全面升级为基本内涵,其所孕育的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有力支撑着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跃迁式发展。在劳动者层面,新质生产力塑造出具备更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新型劳动者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在科技飞速迭代、市场瞬息万变的背景下,通过持续的创新实践与成果转化,有效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在劳动资料层面,新质生产力催生出具备“高级、精密、尖端”特征的新型劳动资料。其中,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化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前沿技术得以深度嵌入生产过程,重塑了民营企业的生产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对生产全流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推动民营经济向智能化、信息化与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而在劳动对象层面,新质生产力促使劳动对象范畴和价值的全面拓展。从手工业时代的自然物到大工业时代的工业原料,劳动对象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以数据为代表的非实体劳动对象,在与传统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劳动力的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对象的数字化赋能,显著提升其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并催生出一批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的新型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二、技术突破:驱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要求彻底摆脱传统增长的路径依赖,通过持续的科技进步与自主突破,为民营企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从模仿、嫁接到原创的根本性转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技术突破的直接效应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贯通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实现了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通过技术赋能对海量市场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实时洞察动态变化,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敏捷调整生产策略,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大幅增强了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并构筑起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优势。另一方面,技术突破的前沿领域,为民营企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高质量发展空间。从生物医药领域中合成生物学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突飞猛进,到绿色低碳技术上高效光伏材料、低成本碳捕集工艺的持续突破,再到海洋技术、量子信息等前沿方向的进展,都不断拓展着产业边界。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将技术突破转化为产业先机,积极拥抱前沿技术领域,并逐步摆脱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与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实现同频共振。
三、产业升级:夯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新质生产力以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战略目标,其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通过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赋能焕新传统产业,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传统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通过注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有效激发其内生新活力。其中领先的民营企业借此巩固既有优势,弥补发展短板,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而寻求转型的企业则能依托新技术平台,实现跨界升级并进军新兴产业。这使得传统产业不仅能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而且能与新兴产业形成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格局,从而共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培育出众多研发实力雄厚、经济效益显著的头部企业,更有效带动了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近10年,累计培育超10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及中小企业的事实,正是民营经济在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持续拓展,更多民营企业将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材料加工、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与突破升级。此外,未来产业作为抢占全球科技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进一步夯实了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通过为未来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有效提振市场预期,激发民营企业参与原始创新和产业孵化的勇气。数据显示,从事空天技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14万余家激增至2024年5月底的36万余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6%。当前,未来产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随着国家层面一系列精准的政策扶持、金融激励和战略规划落地,将进一步助力民营企业抢占产业变革先机,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在未来产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法学院。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司法服务保障机制研究”(XJE-DU2025J029);新疆大学优秀研究生创新项目:“数字时代侵权法的转型及其规制路径研究”(XJDX2025YJS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