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金牌讲解员蔡妤:
我愿做“一粒小小的星火”
记者 郝栋 王雄 袁波
  7月25日,第五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讲解员蔡妤以决赛第五名的成绩荣获“金牌讲解员”称号,成为陕西首位获此殊荣的讲解员。
  领奖台上,蔡妤手捧“金牌讲解员”奖杯,眼中泪光闪动。这位扎根革命圣地延安的80后讲解员,十年如一日让红色故事焕发时代光彩,用饱含深情的声音一次次点燃听众心中的信仰之火。
   从“倾听者”到“讲述者”
  刚结束比赛不久的蔡妤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的展厅里,她的讲解声与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的旋律交织,这座曾见证边区建设的“革命心脏”,如今因她的讲述重新焕发生动色彩。
  此时正聚精会神听讲的是一群来延安暑期实践的学生,看着身前一张张青涩的面庞,恍惚间蔡妤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高一时,学校组织学生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学习。这是蔡妤人生当中第一次接触到讲解员这个职业,第一次了解延安十三年的革命故事,她的心被讲解员姐姐声情并茂的讲述牢牢吸引。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蔡妤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
  转眼就到了大四毕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蔡妤偶然从报纸上看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招聘讲解员的信息,便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招聘电话。
  时至今日,当年面试的情景、入职后第一次对着听众讲解的情景仍历历在目。2015年,蔡妤又来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至今,“讲好延安故事”这颗深埋心中多年的种子已然发芽、成长、壮大。
  点燃大家心中的火焰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如果说历史是一本书,讲解员就一定是它的朗读者。
  为了讲好每一个故事,蔡妤的笔记本永远写得密密麻麻。她逐字逐句研读党史资料,反复揣摩革命先辈心境,把自己代入那段岁月,只为让讲述更有温度。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讲解员王慧告诉记者,蔡妤在工作中非常认真严谨,有一次她们一起整理讲词,蔡妤就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核对和梳理得非常精准。
  蔡妤说:“刚开始,我们会觉得讲解工作就是把讲解稿背好就行了。这样其实远远不够,当你自己把内容理解、感悟之后,再用真情去向观众传达,这时的讲解,才是有温度的。”
  生长在西北局革命旧址的红土上,讲解时蔡妤总觉得自己的声音里带着点“土气”——那是窑洞的烟火气,是老物件上的岁月痕,更是老一辈革命者留下的“实诚劲儿”。
  “这片土地教会我,讲红色故事不用华丽辞藻,要像当年干部跟老乡拉家常那样,把掏心窝子的话说明白。”蔡妤说,“比如讲西北局的同志在窑洞里改文件,我会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说‘他们的油灯总亮到后半夜,窗纸上的影子一动就是大半夜’,这种带着温度的细节,比干巴巴的历史结论更能让人记住。”
  在很多人的眼中,讲解员工作单一而重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忠于信仰、甘于坚守?在蔡妤看来,答案应该是“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这底气满满的八个字。
  “ 我想做一粒‘小小的星火’,通过我的讲述去点燃大家心中的圣火,将更多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蔡妤说。
  把红色故事讲入人心
  在红色讲解员大赛中,初赛时蔡妤以《红色电波中的胜利回响》为题,讲述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窑洞发出第一声宣告的历史故事。决赛时,蔡妤随机抽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医学泰斗王振义院士的故事选题,和团队一起只用短短四天完成了撰稿、背诵以及视频磨合。
  如何在高压下快速抓住人物灵魂?一开始蔡妤也犯了难,但随着对王振义院士了解的深入,蔡妤从内心深处被他的故事所打动。“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病人负责。”这句看起来朴实无华实则充满力量的自白在蔡妤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最终以《一生一事》为题完成宣讲。
  选择用“一生一事”诠释王振义院士,恰恰是因为这四个字能击穿时空——无论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前辈们用一生坚守“发出真理之声”,还是王振义院士几十年深耕白血病领域,他们的生命轨迹里都藏着同一种内核: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用一辈子回答“为了谁”。
  十多年来,蔡妤接待的游客成千上万,日复一日讲述着同一段历史。在旁人眼中“单调重复”的工作,她却视作“初心的守望”。她走进军营、校园、社区,开展500余场爱国主义宣讲,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场讲解。
  “她身上有股子钻劲,干工作精益求精。她总是认真对待每一批参观游客,用心、用情去讲解延安红色历史。”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李娜如此评价蔡妤。
  蔡妤清楚地认识到,红色讲解员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更是讲述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用延安精神去点燃每一位参观者心中的火焰。
  站在西北局革命旧址的窑洞前,蔡妤的目光里映着黄土高原的沟壑。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刻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而她的每一次讲述,都在为这份初心注入新的时代回响。
  获得“金牌讲解员”荣誉后,对于下一步如何更好地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蔡妤有着新的思考,不只要讲清“发生了什么”,更要讲透“这些故事跟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关系”。要让每一个来陕西的人都能感觉到,红色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能住进心里、化成劲儿的东西。“就像当年的红色电波能穿透时空,我想让这片土地上的精神,也能一直‘在线’,传到更多人心里去。”蔡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