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影《南京照相馆》剧照 马蓉
当战火笼罩整座城市,人们绝望的脚步最终在撕心裂肺的哀嚎中逐渐停歇。满目的残垣断壁,被迫褪去往日荣光,被硝烟浸染、被鲜血渗透。随着一架又一架高耸的攻城梯立于城门之上,曾经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顷刻间陷落,城门一破,城池失守,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这座以“六代豪华”著称的历史古城残忍上演。这,就是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真实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最野蛮、最凶残的滔天罪行。长达六周的血腥屠城中,日军残忍杀害了三十多万中国军民,让昔日繁华的南京城瞬间沦为充斥血泪与伤痛的人间炼狱。
每每回望这段历史,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涌动着不可名状的悲恸与愤恨。多少年来,这场永不终结的噩梦在民族记忆里烙下深重苦难的印记。三十万遇难同胞用鲜血染红这片土地,他们的名字与容貌或许已被岁月模糊,但所遭受的暴行始终唤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民族记忆,提醒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惨痛过往。当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揭开历史褶皱里的真相,谁又能不为之震颤?我们迫切想要挖掘更多真相、揭露累累罪证。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如一柄利刃,刺穿时间的壁垒,照亮南京大屠杀的至暗时刻。它以独特方式拆穿日军粉饰的罪恶谎言,撕破其伪善面具,将那段沉痛历史再次真实呈现,点燃了民族气节与希望的火把。
故事始于1937年寒冬南京一家名为“吉祥”的照相馆。烽火连天的年代里,这家原本普通的场馆早已不再定格千家万户的幸福瞬间,而是在破败中承载起一份沉重而艰巨的使命:化身生死庇护所,成为百姓避难求生的偏安一隅。然而在这里,所有避难者都非苟活之辈——一卷记录日军残酷暴行的底片,将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命运紧紧捆绑。大家为同一个信念而生:“把照片传递出去,让真相公之于众。”
影片将方寸之间的照相馆打造成没有硝烟的隐秘战场,展开一场关乎真相与正义的生死之战。馆内众人本想在乱世夹缝中求生,却在被迫为日军冲洗胶卷时,被洗印照片里极具痛感的影像深深震撼。那些记录日军屠城的罪恶照片,唤醒了人们最本质的人性良知与最朴素的民族情感:从起初被迫冲洗同胞罹难照片时的同情、愤怒,到最终毅然商定藏匿证据的果敢、决绝,直至愿为守护真相舍生忘死、奋力抵抗。当一张张从定影液中“打捞”出的照片被整齐悬挂排列,此刻的它们更像一句句无声的证词,在沉默中迸发出最有力的呐喊,完成对历史真相掷地有声的显影与还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照相馆暗房内胶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显影的画面:遇难同胞的面容由模糊至清晰,作为中国人,怎能不为之动容?每一次显影都是历史记忆的复苏,每一次成像都是历史真相的浮现。那些对百姓个体幸福的惨无人道的毁灭瞬间,那些被日军刻意掩盖的血腥与残暴,无时无刻不在被显影盘的红光严厉拷问、审判;而吉祥照相馆里的每一个人,也在暗房点点微光中点燃斗志,不惜用生命撕裂现实的黑暗。
没能跟随邮局撤离南京的邮递员阿昌,为保命冒充照相馆学徒。从被迫冲洗日军屠城罪证时的胆小怯懦,到为保护真相惨死在日军刺刀下、愤然喊出“我们不是朋友”的果敢坚毅,他完成了从“苟活者”到“护卫者”的精神蜕变,用不妥协与不屈服彻底摧毁了侵略者用“亲善”谎言编织的“真相”。这一刻,他胸前工牌上的编号“1213”,凝结成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不朽记忆,更是对这段历史最永恒的祭奠。
真正的照相馆主人老金一家,为避难躲进馆内狭促的地下室。在秘密教阿昌洗印照片时,老金无意间发现日军屠杀暴行的底片。他用颤抖的双手举起这些罪证,毅然发出“这照片不能再洗了,再洗我们都是汉奸”的直击灵魂的问责。他是馆中最先觉醒之人,也是这场隐秘抗争的发起者与策划者,最终为民族大义,与相伴半生的照相机一同倒在沉沉血泊之中。
戏伶毓秀本是戏台上的龙套演员,起初为求生存不惜学日语、为日军唱戏,幻想着用顺从与日本人“结为朋友”。直到自己也惨遭日军侵犯,她才幡然醒悟:对敌人的妥协只会招致更深重的灾难。最终,她从“弱女子”成长为“女战士”,怀揣着照相馆众人的愿望,成功将底片交到安全区外国记者手中,让真相公之于世……
在我看来,影片塑造的一系列群像人物,都有着清晰可见的成长轨迹。他们是那个时代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普通百姓的真实缩影,更是中国民众从顾自保命到冒死护证的觉醒的悲壮写照。他们拥有被正义弧光照亮的新生灵魂,伫立在乱世绝境中,一同声讨那些被日军藏匿的“第一号罪证”。老金的觉醒、阿昌的抗争、毓秀的生还,串联起一个民族从觉醒到呐喊、从抗争到奋起的不屈气魄,形成普通民众从个体情感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强大闭环。当每个人放弃“活下去”、选择“传出去”的那一刻,这群平凡人已从绝望的求生蜕变为愤怒的呐喊——他们在无声中为逝者呐喊、为国家呐喊、为民族呐喊,拼死守护这个满目疮痍的民族最后的尊严。相信,血染的相片会是最真实的“口供”,是对侵略者最锋利的控诉,迸发着流淌在每个中国人民族血脉中的深沉爱国情怀,在沉默的光影中击碎一切对历史的轻慢。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当记忆中的童谣再次回响耳畔,这座曾经的“抗争阵地”最终在日军炮火中轰然崩塌。犹记照相馆里老金缓缓拉下的一张张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背景布:北京故宫、杭州柳浪闻莺、武汉黄鹤楼、万里长城……幕幕景象在逼仄暗房里短暂变幻,传递出破碎与重生之间的新希望,让人不由生出“国虽破,山河在”的无限感慨。而片中那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更是愤然喊出了中国人对祖国的永久眷恋与誓死捍卫的决心——在照相馆燃烧的熊熊烈火中,他们守护着那一簇永不熄灭的文明之光。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这场跨越时空的沉痛凝望,在南京城今昔对比的画面中缓缓落幕。《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次历史光影的重现,更是一部真实有力的证词。它为我们展开一幅沉淀八十余年的沉重而震撼的历史画卷,用沾满血泪的影像告诉我们历史为何要被铭记,提醒每个中国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或许,黑白的影像终会褪色,但扎根在代代人心中的记忆与对和平的渴望,永远不会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