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0日
刻在心底的温暖时光
辛延峰
  在我的记忆深处,那片农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光芒。我于70年代末出生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彼时生活虽贫寒,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家中几乎没有几件像样的电器,唯一的手电筒散发着微弱的光。每当夜幕降临,它便成了黑暗世界的亲密伙伴,那昏黄的光线,如同温柔的怀抱,给予我无尽的温暖与安心。
  村里的道路皆是土路,弥漫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架子车是那时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它不仅是农家人辛勤劳作的得力助手,更是我童年时期专属的“座驾”。而自行车在当时可是稀罕物件,倘若在路上见到一辆,定会引得小伙伴们惊叹不已。
  爷爷,是我童年最温暖的港湾。他常常推着那辆老旧的架子车,带着我去街道赶集。架子车在狭窄的小道上一路颠簸,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小道两旁的野草随风摇曳,好似在向我们招手。我惬意地坐在车上,静静地望着爷爷宽厚的背影,心中满是安全感。爷孙俩爽朗的笑声在小道上久久回荡。
  抵达街道后,集市上热闹非凡,记得牲畜市场人山人海。我最爱的当属“瓢锅馍”,它是用一锅以香喷喷的肉大骨精心熬制的汤,上面漂浮着一个小巧的花卷,再撒上一点翠绿的葱花。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个“瓢锅馍”,简
  直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村里的吃水全靠村头那口古老的水井,井口的辘轳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辛勤劳作。打水时,需要用力摇动辘轳,清澈甘甜的井水便缓缓被提上来。那井水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能瞬间驱散人们一天的疲惫。
  麦场,无疑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到了收获的季节,麦场里堆满了高高的麦垛。白天,大人们在麦场里忙碌地劳作,孩子们则在麦垛间嬉笑玩耍;夜晚,麦场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的休闲广场。大家聚在一起,亲切地聊天,偶尔还会放映一场电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那么近,交流是那么真诚,那份浓浓的乡情让人倍感温暖。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再看农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汽车和电动车随处可见,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各种家电一应俱全,曾经的土坯房也变成了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麦场也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社会在不断进步,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在睡梦中回到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我仿佛又看到了爷爷和蔼可亲的笑容,听到了架子车“吱呀吱呀”的声响,闻到了“瓢锅馍”那诱人的香气,感受到了麦场里热闹非凡的氛围。过去的岁月和那些温暖的回忆,就像一颗颗珍贵的宝石,永远镶嵌在我的心中。
  我深知,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但这些美好的记忆将伴随我一生。在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里,我怀揣着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坚定地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