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光微亮,志丹县永宁镇瓦子川行政村的山坳里,陈春喜合上铡草机开关,不到30分钟就铡好200多只山羊一天所需的草料,而在半年前他还需要每天花至少2个多小时手动铡草。屋旁,几块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这些光伏发电设施连同储能装置组成的“微电网”,正悄悄改写着深山里的日子。
这抹亮眼的蓝色,正是国网延安供电公司为深山里的乡亲们点亮的希望。该公司不断探索研究偏远山区农村零散用户供电新思路、新模式,在志丹县永宁镇瓦子川、罗掌湾、杏树湾、卧虎湾等4个行政村试点建设分布式的光储一体化设备,以坚强可靠的电网基础设施和供电创新服务为陕北山区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和强劲动力。
一束光照进“电力孤岛”
“自从装上光伏板,冰箱、电视、洗衣机都能用了,就连铡草机也能用上了,不仅改善了生活,连养羊都轻松了不少。”陈春喜笑着说,眼里的高兴藏不住。
陈春喜居住的永宁镇瓦子川行政村杏树湾村位于陕西省与甘肃省的交界山区,海拔1490米,原始森林密布、道路陡峭,属于典型的偏远山区。村上目前仅4户农户居住,日均用电量不足2千瓦时。
像这样的“电力孤岛”,在永宁镇共有4个行政村,19户76口人。他们居住位置分散,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主要以养羊为经济来源。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用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常规电网建设不仅投资大、成效低,高山密林环境导致后期运维更是困难重重。”国网延安供电公司总工程师王涛介绍。
面对偏远山区的供电困境,国网延安供电公司以光伏微电网为突破口,探索解决山区用电新途径。该公司将优化边远山区用电方式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抽调配网、发策、设计院等相关专业骨干组成专班,深入4个村子实地勘察、征询村民意见,调研村民用电负荷情况、家用电器功率、生产用电需求。
20多次的实地走访后,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设计方案逐渐清晰:光伏板吸足阳光,电能直接供村民使用,多余的就存在储能电池里;遇上阴雨天,储能电池再“吐”出电来,日均发电量约为21千瓦时。
“一天的储存量可以满足一户农户8到10天的用电,即使是雨雪天气也不影响正常用电。”王涛告诉记者,这一模式不仅减少配电网投资,缓解山区树线矛盾,大大降低山火隐患,还减轻基层运维压力,兼顾供电可靠性和投资经济性。
2025年年初,国网延安供电公司投资400余万元资金,正式启动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建设,一场为深山19户农户送电的战役悄然打响。
十天建起的“阳光银行”
1月8日,19户村民“微电网”建设项目启动,可摆在眼前的困难重重。4个村子距离永宁镇路程远,最近的也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许多村民的住处没有大路,仅依靠小路出行,加上地处原始森林区,道路被草木覆盖,有些山路荆棘丛生,又正值冬天,山路湿滑泥泞,车辆无法行驶,设备、材料只能靠人力运输。
“过年要用上新家电”,村民们的期盼像一团火,烧在供电员工的心里。国网志丹县供电公司首席客户经理杨小文把队伍分成几组同步进行施工,“车到不了,咱就人上!”
于是,深山里多了群特殊的“挑夫”。供电员工们自带干粮和水,背着砍刀、锄头开路,肩上扛着光伏板、储能电池,手里提着电线、开关,每天负重30多斤在山路上跋涉。遇到特别陡的坡,就发动村民一起帮忙,把设备一点点挪到村民家门口。有人手磨出了血泡,裹上纱布继续干;有人冻得手指僵硬,搓搓手哈口气接着拧螺丝。
整整10个日夜,从晨光熹微到星光点点,山峁间的蓝色光伏板一块块立了起来。1月18日,4个村组19套分布式光储系统全部建成,19户深山村民的屋里,电视、冰箱、洗衣机第一次同时运转起来,笑声顺着山风飘出老远。
“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竟然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建设,真是不容易。”瓦子川行政村村支部书记刘玉峰数着日子,不敢相信这群电力人真的在年关前圆了全村人的用电梦。
蓝色的光伏板沿着山峁铺展开,像给黄土高坡系上了一条宝石项链。如今,村民家里不仅各种家电应有尽有,还用上了机械化农业设施,生活生产质量大大改善。
光明背后的温暖守护
“微电网”落地建成后,供电服务也在同步优化升级。自光储一体化设备投运后,国网延安供电公司针对边远山区,延伸服务范围,升级服务举措,为19户农户建立档案,详细登记设备型号、运行情况等信息,并配备专属客户经理,每月定期上门走访,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了解村民用电情况、讲解用电注意事项。组建“光伏运维专班”,定期深入19户农户,提供光伏设备清洗、隐患排查等服务。同时,依托“IEMS”综合能源能量管理云服务平台,实时采集19套光储一体设备的发电数据,一旦发现故障,供电员工立即赶到现场处理。截至目前,19套设备运行稳定。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发挥党员服务队作用,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村民等特殊群体,提供卫生清扫、维修家电、日用品采办等延伸服务。
“一些老人年纪大,出行不方便,我们走访时就顺便把他们需要的日常用品给捎上,一有时间就帮忙打扫卫生,修理下小家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国网志丹县供电公司永宁供电所所长卢海宏说。
山峁上的光伏板还在转,把阳光变成源源不断的电能。陈春喜的羊圈里,铡草机每天准时“ 开工”;乔养成老两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剧,洗衣机在旁边转得正欢……永宁镇深山里19户人家的生活,就像被阳光点亮的光伏板,透着亮、带着劲,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稳稳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