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鄜州博物馆参观学习 本报讯(记者 刘晶 通讯员 吴龙迪 袁红丽)“我们不想让孩子们只看到诗和远方,却忽略了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富县“穿越火线·梦想成真”研学行主办方工作人员的感慨,道出了一场特殊夏令营的初衷。
近日,当许多家长还在规划孩子假期的远行时,鄜州大地上的寻根之旅已悄然开启。一批批孩子走进家乡的山水人文间,在熟悉的土地上研读一本关于成长的“活课本”——秦直道的车辙深嵌大地,“鄜州月”曾映照杜甫的乡愁,古五交城从兵家咽喉变为瓜果沃野,直罗镇山峁间的革命纪念馆里,英雄故事代代传颂。
在农文旅融合与研学活动蓬勃发展的当下,富县县委宣传部与县教育体育局联合策划的研学夏令营另辟蹊径:摒弃热门景点的喧嚣,深耕本土人文历史资源。孩子们在胡家坡田园综合体体验农耕,在直罗镇战役纪念碑前聆听“十二小英雄”的故事,在秦直道上感受“直道行军”的豪迈,在羌村与“诗圣”杜甫隔空对话。
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的晨光中,9岁的陈安硕踮脚触摸烈士墓碑,听完“ 十二小英雄”的故事后,眼中没有了平日的嬉笑,只剩肃穆:“他们和我们差不多大,却在战争中牺牲了,永远长眠在这里。”
胡家坡田园综合体的稻田里,一场插秧体验别开生面。家住富县县城的张瑞迪有模有样地插着秧苗,抹了把脸上的泥巴笑道:“胡家坡的地名源于唐朝的‘护驾坡’,富县古称鄜州的‘鄜’字,也有唐朝的历史传说,这些都是农民伯伯告诉我的。”
远处,稻田小火车载着欢笑声,回荡在这片曾由尉迟敬德守护的土地上。
“ 这个陶罐比我爷爷的爷爷岁数还大。”“这个青铜器是古代的化妆盒吗?设计真精美。”鄜州博物馆内,孩子们像小探险家般好奇。讲解员娓娓道来:“秦直道在富县境内长约125公里,古时秦军从咸阳出发,三天可达匈奴军帐,堪称古代‘高速公路’。镇县之宝宝室寺铜钟铸于唐贞观三年,号称‘天下第一钟’,是研究唐初佛法、书法、铸造的活化石,背后还有悲壮传说……此外,唐古道、三川驿古城墙、石泓寺石窟等,都是富县珍贵的历史遗迹。”
为让传承有温度、历史可触摸,夏令营还设置了本土“非遗”体验环节。孩子们学习剪纸、熏画,感受富县历史的厚重。
学生雷凌悦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剪纸,虽然不熟练,但想到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表情,就很开心。”
从秦魏争锋的雕阴县到高质量发展的富县,2000多年光阴在山川沟壑间沉淀,红色基因与厚重历史交织,为这场以“ 根脉”为名的研学夏令营赋予深层意义。它用朴素的方式告诉孩子们:成长不仅是走出去,更是要读懂脚下的土地,扎深根脉,方能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