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新技术赋能薯业兴
    ● 工人们查看马铃薯苗长势 记者 张鹏飞 摄
  本报讯(通讯员 王平 记者 刘晶)近日,子长市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薯类研究所的智能化连栋温室内,今年试种的5个品种15万余株马铃薯原原种种薯陆续迎来丰收。一粒粒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原原种从苗床中收获,田间一派繁忙喜悦景象。
  “ 今天收获的‘甘引9号’,是通过实验室茎间剥离、组织培养等技术获得的无毒试管苗。”子长市薯类研究所技术员高盼盼一边劳作一边介绍,今年4月种植的3床约2.1万株,薯形光滑周正。经过多年科学试验,单株产量从1.4粒提升至1.7粒左右,这些原原种将用于来年原种扩繁。
  此次丰收的原原种为研究所近年引进的新品种,具有脱毒率高、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作为优质种薯,其能有效减少病毒病害传播,提升后续大田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可满足子长市及周边县区对优质种薯的需求。
  今年,子长市还成功引进最新雾培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与单株增产。“去年从甘肃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学习后,我们引进了马铃薯雾培繁育技术。”子长市薯类研究所技术员胡娜娜介绍,该技术让根系裸露,通过实验室配置营养液,经水箱喷头雾化供根系吸收,相比传统栽培,不仅降低生产成本,繁殖系数更高、可控性更强,一年可生产两季,单株结薯量达20~30粒。
  子长市作为“中国绿色马铃薯示范县”,拥有延安市唯一涵盖试管苗、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既能满足全市良种供应,也可为周边县区提供优质种质资源。今年引进试种“青薯9号”“甘引9号”等9个品种,预计繁育原原种30万粒、生产原种100吨,通过示范推广实现品种更新,预计每亩增产15%以上。
  “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选育更多优良品种,向全市及周边县区推广,通过品种改良推动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子长市薯业开发中心农艺师石广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