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当你乘坐火车出行时,饮水、泡面、洗漱……旅途中处处都需要用水。这汪清凉背后,藏着怎样的汗水?在延安火车站,48岁的客车上水工郝洪波,十余年如一日,在烈日炙烤的股道间,全力为每一趟列车“解渴”。
“ K8161次列车接近。”7月29日16时30分许,延安火车站客车上水工郝洪波的对讲机里,传来了上水作业的指令。他和同事们立即从值班室动身,快步走向站台旁K8161次延安至西安待发列车。
入伏以来,延安持续高温,当天的最高气温达32℃。烈日炙烤下的股道间,滚滚热浪翻涌,像个蒸笼。
还没开始作业,豆大的汗珠已经顺着郝洪波的脸颊滚落。“现在天气这么热,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为每节车厢注满水,保障旅客旅途用水。”他抬手抹了把汗,脚步却丝毫未停。
到达上水点后,郝洪波熟练弯腰,确认设备完好后,从水井处拽起一根重约10公斤的胶皮水管,走到车厢连接处,麻利地将水管插进车厢底部的注水口。
接管、开阀、注水,在娴熟的动作中,清澈的水流顺着上水管注入客车的水箱里。注水声哗哗响,他又转身匆忙奔向下一个水井,在热浪中一遍遍重复同样的动作。
48岁的郝洪波做上水工已十余年,对于这样的“烤”验习以为常。“严寒酷暑这些都还好,最怕遇到下大雨,我们要在股道里冒雨完成作业,干完活浑身就湿透了。”郝洪波说。
为客车上水,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却异常辛苦。“因为列车停靠时间有限,我们上水最大的考验,就是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工序,确保即将奔驰的列车‘喝个饱’。”
每趟列车上水作业期间,郝洪波和同事们要在股道里停留20分钟左右,衣服经常湿了干,干了湿。“暑运期间天气燥热,注水口的金属设备很烫手,每上一趟水,衣服全湿透,就像蒸了桑拿。”郝洪波擦了把额头的汗,笑着打趣。
“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想着旅客拧开水龙头时,能用上我们上的水,洗把脸降降温、喝口水解解渴,心里就知足了。”
结束了一趟上水作业后,郝洪波换下湿漉漉的衣服。“这暑运的热,我们多扛点,大家的旅途就能舒服点,值了!”
当K8161次列车缓缓驶离,郝洪波终于能喘口气,因暴晒而通红的脸颊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炎炎夏日,热浪翻涌。万里铁道线上,为确保列车正点满水出发,无数个“郝洪波”正顶着热浪,弯腰、奔走、接驳,用汗水保障着旅客的温馨出行,在蒸腾的热气中为旅客送去阵阵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