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9日
把产业“蛋糕”做大 让振兴路越走越宽
——记洛川县石头镇百益村党支部书记王刚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李进 舒捷 陈虹烨
  八月的洛川县石头镇百益村,150座圣女果大棚如连片翡翠镶嵌田野,棚内“千禧”红透、“贝贝”饱满,摘果村民指尖翻飞间果筐渐满。百益村党支部书记王刚穿梭棚间查看指导,黝黑面庞上笑意欣慰。这位有军旅经历的硬汉,自2021年返乡任村党支部书记便以“让乡亲们过好日子”为使命,圣女果产业正是他破局的关键。
  一开始,王刚注意到村上有几户散户种植圣女果,收益挺可观,他动了心思:“既然小户能种,那咱们村的150亩机动地要是能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种植,说不定能成气候。”
  选种时,王刚带着村“两委”成员跑遍陕西、山东的育苗基地,比对10多个圣女果品种的抗病性、口感和市场价格,最终敲定适合本地气候的“千禧”和“贝贝”。但群众心里犯嘀咕,不太理解为啥要这么干。王刚深知要让大家信服,光说不行,得由党员带头试种,拿实打实的成效给大家看。
  “当兵时就知道,要干就干出个样,咱村土地条件好,就是缺个好产业,圣女果见效快、市场俏,只要把技术关把住了,肯定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王刚说。
  在王刚的努力下,圣女果产业渐渐有了起色,村民们也从观望转为积极参与。村民刘红卫跟着种了几棚圣女果,说起变化,他满是感慨:“一开始我真不敢种,是王书记一次次来家里劝,还帮我申请了种植补贴,这圣女果刚好是在苹果管理的空档期,现在我家6个大棚,光圣女果一年就能收入6万多元。”
  产业要多元,致富路才宽。除了圣女果,王刚还瞅准机遇为村上引进了卫蓝杰生物质颗粒厂和水泥制品预制场。颗粒厂让村里的秸秆等有了好去处,还能变废为宝,让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预制场也吸纳了不少劳动力,农闲时大家有活干、有钱挣。
  “以前农闲没事干,现在在颗粒厂打工,在家门口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王书记想得长远,给咱找了不少出路。”村民孙永平说。
  在王刚的带领下,百益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6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不仅盘活了村里的资源,更凝聚了人心,为全镇乡村振兴树立了标杆。
  洛川县石头镇党委副书记孟晓洁评价道:“王刚同志年轻有想法、干事有闯劲,他扎根农村、服务群众,把小圣女果做成了大产业,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我们镇的乡村振兴工作树立了好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年轻人在农村大有可为。”
  如今的百益村,大棚连成片,厂房拔地起,昔日的沉寂小村变得生机勃勃。王刚还规划延伸产业链,探索农产品深加工,让百益村的“甜蜜果实”“绿色颗粒”等创造出更多附加值,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下一步,我们要把圣女果品牌打响,让百益圣女果走出洛川、叫响市场,同时深化产业融合,让颗粒厂、预制场与特色种植联动,带着乡亲们把产业‘蛋糕’做大,让百益村的振兴路越走越宽。”王刚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