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四青 孙艳艳)眼下正值汛期,延安城区从杨家岭大桥至王家坪大桥的河道景观受7月底一次洪水侵袭,不少花田里的成片花草再次被卷走,地面几乎成光秃秃一片。记者在大砭沟沟口附近河道看到,清理后的人行步道已成为一条条或深或浅的“战壕”,而在2018年河道景观建成时,人行步道只与花田平齐。
“以前下河道散步的人很多,现在基本没人下去了。”正在大砭沟沟口河滨公园纳凉的市民王伟表示,平时午后,河道里总会有不少人纳凉、散步,如今花“走”草“凉”,致使下河道纳凉的市民也大幅减少了。
前段时间吴起发生洪涝灾害后,延河城区段的防洪能力牵动着不少市民的心弦。“曾经的2个荷花池都成了平地。看花田比人行步道高出多少?我们也在担心,淤泥堆积会不会影响防洪能力?”市民陈先生说。记者走进大砭沟沟口河滨公园与河道景观接口处附近一条已挖好的人行步道,发现步道至花田的垂直距离已高至肩膀,大约有1.3米。记者看到,在延河西路一侧,以人行步道为界,靠墙的一侧花草大多依然长势茂盛,靠河的一侧却大多被卷走。
记者向附近市民了解到,自2023年以来,每年汛期杨家岭大桥至王家坪大桥附近河道景观总会被淹,在花草被卷走的同时,洪水还带来大量淤泥,导致花田越堆越高,人行步道越来越深,清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河道里原有的2个荷花池,一个在阳光医院附近,2023年被淤泥填平,一个在大砭沟沟口附近,2024年被填平。
有备才能无患。记者在延安市市区河道管理处了解到,去年市水务局已经着手论证延河核心段清淤疏浚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清淤方案论证,近期该单位还组织省水利设计院继续完善清淤疏浚相关措施,计划对延河干流7.3公里范围进行清淤,恢复河道行洪能力,提高防洪标准。
由于目前清淤只仅限于人行步道,不少市民表示,希望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并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市民休闲娱乐需求,把该深的地方深挖,把该留的留下,让河道再现美丽安全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