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北阳村的“领路人”李生明:
三十载扎根乡村 带富一方百姓
通讯员 呼未龙 刘建虎 记者 刘晶
  在延长县安沟镇北阳村,有一位扎根乡村三十载的村干部。他从解决村民出行、吃水难题入手,带领全村主攻苹果产业,让昔日贫困的村庄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就是北阳村党支部书记李生明。
  自1992年2月担任北阳村村委会主任,1995年2月起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李生明已连续在村干部岗位上坚守30多年。30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让北阳村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巨大变化,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那会儿家里六七口人,光景确实不好,吃了上顿没下顿。”村民李树海的话道出了北阳村过去的窘迫。而如今,他家苹果连幼园带老园一共有20亩,一年收入十来万元。“够老两口花了,去城里想买啥买啥,日子过好了。”李树海家的变化,正是北阳村变迁最生动的注脚。
  这份变化,始于30年前那个决心改变的起点。1992年,李生明当选村主任时,北阳村还处在闭塞的困境中,出村道路近乎断绝,交公粮全靠人拉驴驮。“当时没有大型机械,我们就组织村民从早上6点干到下午6点,中午大家坐在一块喝两担井水,硬把路修通了。”李生明回忆道。
  路通了,心也畅了。紧接着,李生明又带领村民解决了塬上吃水难的问题。“尤其村民的吃水问题,他给彻底解决了,现在大家再也不用愁没水吃了。”村监委会主任黄银亮深有感触地说。李生明则表示:“解决了吃水问题,村民们才能没负担地安心投入生产。”
  “要富口袋,先兴产业。”在李生明看来,发展产业是“挖穷根”的关键。北阳村地处塬上,光照充足,适合种植苹果。1993年起,他把栽种苹果树作为“重头戏”,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最终建起100多亩红富士果园。苹果一上市就卖三四块钱一斤,后来还有卖到五块的,村民收入跟上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也有了信心。”黄银亮说。
  如今的北阳村,全村果园面积达1780亩,人均果品纯收入1.75万元,先后荣获“省级先进村”“模范村民委员会”等荣誉;李生明个人也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农村百名杰出人才”等。
  站在新起点,李生明目光坚定:“村上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善。下一步重点是抓好400多亩新建果园,让产业可持续发展,年年丰产,带领村民在幸福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