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栋 通讯员 苏丽娜
薪火相传八十载,红色基因育新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延安革命纪念馆创新教育形式,于8月25日分别走进宝塔区北关小学和王家坪红军小学,开展以“传承民族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情景式宣讲,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8月25日早上,北关小学操场红旗招展,全校师生庄严肃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蔺瑞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为题在国旗下宣讲,她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激励同学们“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将爱国情怀化作勤学动力”。
升旗仪式后,6位讲解员分组进入班级,开展“油灯映初心”“沙盘筑理想”特色课程。在《延安小油灯——照亮征程的光》课堂上,讲解员结合PPT,生动讲述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在延安油灯下运筹帷幄、书写辉煌的感人故事。孩子们凝视着跳动的灯火,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窑洞里不灭的革命信念。
《革命沙盘——会说话的土》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特制沙盘前,同学们在讲解员指导下用木棍绘制革命地图、标注重要遗址,每粒沙子似乎都在诉说革命故事,让孩子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把红色教育带进课堂,看着孩子们的眼睛亮起来,真的很有感触。讲长征故事时,他们会为小红军捏把汗;唱红歌时,小嗓子亮得很。这些故事不再是课本里的字,成了他们能摸到的温暖。有孩子课后说‘要像先烈一样勇敢’,突然觉得,我们播下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让他们懂珍惜、有担当的种子,这比什么都值。”北关小学老师宋建梅说。
北关小学学生刘语琛感言:“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超难忘。在‘油灯映初心’课堂,看着跳动的灯火,听着革命故事,我好像走进了当年的窑洞,特别佩服先辈们的信念。以后我也要不怕困难,把红色精神传下去。”
“最喜欢‘革命沙盘’环节。用木棍画革命地图时,感觉沙子都在说历史。现在的幸福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我会好好学习,像先辈一样有担当。”北关小学学生齐婕雅说。
与此同时,王家坪红军小学的操场上,师生们整齐列队,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接过“课堂接力棒”,以红色故事开启“开学第一课”,让革命薪火在校园里静静传递。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走进陕北,他看到的不是‘神秘之地’,而是一群为理想奋斗的共产党人——毛泽东主席穿打补丁的衣服,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同吃小米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讲解员张洁以《红星照耀中国》为脉络,从国际视角还原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无论是陕北苏区的真实面貌,还是革命领袖的朴素日常,都让同学们读懂了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凝聚力量的深层原因。
“这把老镢头,它的木纹里全是奋斗的痕迹。”讲解员张丽娜以《南泥湾的老镢头》为题,讲述359旅官兵的故事,从“荒山野岭”到“陕北好江南”,从缺衣少食到自给自足,老镢头背后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的真正内涵。
王家坪红军小学相关负责人对活动点赞:“在校园里讲红色故事,没有距离感,孩子们听得投入、想得深刻。两个故事一个讲初心、一个讲奋斗,角度互补,帮孩子全方位读懂革命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阵地,因地制宜设计实践互动、红故事宣讲,以鲜活形式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爱国。这场“开学第一课”既在孩子心中播下红色种子,更以润物之力赓续血脉,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