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党和人民进行“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伟大社会革命和“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伟大自我革命的进程中,用坚守和斗争、奉献和进取淬炼了超越时空、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延安精神核心内涵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火车头”。立足新时代、回顾“延安时”、发挥“延安力”、弘扬“延安魂”,举旗定向、补钙壮骨、固本强基、凝魂铸气,深入持久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赋能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延安精神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思想价值,是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直至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和正确认知,并规范他们的实际行动,使其能够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此时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从而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因此在这个阶段,及时对大学生做出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将延安精神、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能够加强思想引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延安大学通过打造云端课程集群、沉浸式场景、移动端微课堂等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虚拟仿真、情景模拟等手段深入体验延安精神,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数字赋能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依托新媒体丰富宣传形式
互联网大背景下,新兴媒体发展迅速,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需要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资源的丰富性、互动的即时性、方式的多样性弥补了原有传播方式的不足。高校可借用公共性的互联网资源,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或者新闻软件。“学习强国”App是一个强有力的范例,该平台所承载的看新闻、学党史、刷视频、发观点等功能,让受众真切体会到那种烽火连天的斗争场面,重温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岁月,都能够促进延安精神的发扬光大。
(二)构建思想政治共建共享教育育人机制
新时代,以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实践过程中,要尤为重视利用新媒体资源,积极打造数字化、可视化、具有交互性的延安精神实践教育平台,在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技术服务功能的巨大优势,引导当代大学生强化对延安精神的意义认知、延安精神的内化要义,以致深化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行为实践。
在多渠道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也要强调思政课教师培训和积极为授课教师提供高水平交流的机会,高水平授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知识架构、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人格魅力具备多年来积淀的突出优势。所以,在强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务必要重视授课教师的通识培训机会,鼓励授课教师参与跨学科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积极聘请行业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学校也要为授课教师提供极具学习和参考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学习资料,为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鼓励授课教师多参加教学竞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切实有效手段提升“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学效果。
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有力手段,并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数字化时代下,高校要将延安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多元维度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推动高校网络空间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和谐稳定。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