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三十一年的技艺守望
——记延川剪纸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锋
  记者 李欢 通讯员 张萌
  在延川县的寻常巷陌里,剪纸是流淌在日子里的细碎诗意——窗棂上的红窗花、节庆时的喜字纹,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肌理。而王锋,这位延川剪纸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以一把剪刀为舟,在三十一年的时光长河里摆渡,让这项藏于市井的技艺,晕染出别样的光彩。
  少年结缘 红纸载梦
  王锋与剪纸的缘分始于童年。那时,奶奶灵巧的双手在红纸上翻飞,转眼间便剪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这深深吸引了年幼的他。从此,王锋跟着奶奶拿起剪刀,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个年代,男孩子整天握着剪刀剪纸,难免引来旁人的指点。“一个大男孩,不好好去地里干活,整天摆弄这些女孩子的玩意儿,有啥出息?”这样的议论时常传入耳中,但王锋对剪纸的热爱早已深入骨髓,从未因他人的看法而动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锋在剪纸的世界里不断探索钻研。从最初模仿奶奶的作品,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一坚持便是三十一年。
  即兴创作 指尖生花
  在传承传统剪纸技艺的同时,王锋并未墨守成规。他深知,传统艺术要在新时代立足,必须与时俱进。于是,他尝试创新剪纸的表现形式,尤其偏爱现场即兴剪纸表演。
  在延川县刘家沟古村落的一场即兴剪纸表演中,王锋的技艺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叹。和往常一样,他没有事先画好图案,全凭心中灵感,让剪刀在红纸上灵活游走。彼时,刘家沟的院落里围满了老人小孩,人群中央的王锋端坐于小马扎上,手中红纸在剪刀游走间翻飞,短短两分钟,一个灵动的哪吒便跃然纸上,引得现场喝彩声此起彼伏。
  “我刚刚看了王老师的剪纸,不用笔画就能剪出这么美的图案,真是太神奇了。”学生任家钰兴奋地说。望着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喜爱,王锋满心欣慰,他知道,剪纸艺术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
  薪火相传 艺润岁月
  除了创新表现形式,王锋更潜心投入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推广。
  王锋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进社区,开展剪纸义务培训,耐心向居民传授技巧。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只要对剪纸感兴趣,他都会倾囊相授。
  不仅如此,王锋还曾将一场剪纸作品拍卖会的全部所得捐赠出去,专门用于支持当地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剪纸是延川的宝贵财富,我想尽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它、喜爱它,让这门技艺代代相传。”王锋这样说。
  一把剪刀,承载着王锋三十一年的坚守与热爱;一张红纸,在他手中绽放出传统艺术的新活力。他用行动诠释着对剪纸艺术的执着,也让延川剪纸在新时代焕发更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