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有幸以志愿者的身份,赴一场与青春有关的约定——参加富县县委宣传部组织的2025年暑期“穿越火线 传承文脉”夏令营研学之旅活动。活动中,我陪同小朋友们对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参观体验,在红色基因与厚重文脉的交织中,让这段青春记忆与文化传承紧紧相连。
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富县杜甫羌村遗址。在那里,我们沉浸于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感悟古人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导游带领大家朗诵杜诗时,还特意邀请孩子们大声朗读并尝试背诵杜甫在富县所作的《羌村三首》,清亮的童声在古迹间回荡,别具深意。
随后,我和老师们带领孩子们认识并体验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熏画。大家还一起用毛笔书写杜甫的经典诗句。孩子们专注临摹的模样和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们还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剧场。秦腔名角樊明春老师亲自为大家介绍皮影和戏剧服装,细致讲解秦腔的唱腔与韵律,并手把手教孩子们击鼓的方法与节奏,让他们亲身感受这一古老剧种的独特魅力。
此外,富县气象局局长也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动的气象知识讲座,通过百叶箱讲解气温测量的原理,并现场演示人工降雨过程,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好奇的小观众。
通过这次志愿实践,我不仅向孩子们传递了文化传承的形式,更深切体会到,文化的延续不能仅凭言传,更需身教,要带着真挚的热爱与持续的实践,才能真正读懂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
那些关于根脉的故事,正被我们的脚步轻轻唤醒。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研学之旅,而是一次关于“根”的溯源,一场心灵的浸润,一段成长的镌刻。而我,以志愿之名赴的这场青春之约,早已在文化传承的土壤里,种下了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热爱。
(陕西理工大学计算机系2024级 武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