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1日
搭乘手扶拖拉机
李连科

  这辈子走南闯北,坐过各式各样的车。坐过高铁、飞机、大巴,甚至摩的,但坐拖拉机这种“接地气”的交通工具,往往承载着特殊的经历。
  我们知青插队那会儿,拖拉机是生产队的主要运输工具,无论是耕田、运肥料、送公粮,还是搞运输……全凭拖拉机载运。在那个年代,生产队拥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就已是村里的“豪车”。那会手扶拖拉机经常被用作婚礼接亲车辆,两辆拖拉机并排行驶,新娘坐在车厢一侧,新郎和亲友坐在车头位置。车队穿过村庄时,车轮卷起的尘土与欢笑声交织,成了当时最热闹的婚庆场景。那份热闹与喜庆,丝毫不亚于今日豪华车队的排场。
  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出一趟门格外不易,靠两条腿走长长的路是常事。要是能搭上一辆手扶拖拉机,算是格外幸运。其实坐手扶拖拉机并不舒坦,行驶时白烟腾腾、车身摇晃、座椅“砰砰”作响,一路颠簸的感觉难以形容。坐在后斗上,风吹得脸生疼,路不平的时候整个人像在蹦迪。或许正是这种不太“高级”,甚至有点“原始”的交通方式,才让人记忆深刻。
  那时在陕北,我工作的单位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出一趟沟若不搭顺车,就得走二三十里路,要花半天时间。所以不管什么车,只要不用步行就好,我还搭过老乡的驴车,要是遇上有拖拉机顺路搭载,更算得上走运。
  有一次我搭上了一辆手扶拖拉机,爬上摇摇晃晃的后车厢,硬邦邦的木板硌得屁股生疼。刚坐稳,司机老乡一摇手柄,“三脚猫”似的机器突然“ 突突”响起来,震耳欲聋。车轮碾过乡间土路,扬起的黄尘吞没了道旁树木,车斗颠得像筛糠。不一会儿,衣服上、脸上就蒙了层尘土。车到目的地时,人几乎散了架!可为了少走路,又有什么办法呢?
  手扶拖拉机承载着我们这代人的回忆。虽然时代变迁,它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那份深刻印象与难以言说的情感,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耳边似乎又响起熟悉的“突突”声,那是岁月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