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0日
红果满山坡 日子甜心头
记者 方大燕 李瑞 通讯员 徐志全 梁玉飞 常馨蕊
  立秋刚过,陕北高原的晨露还挂在枝头,吴起县长官庙镇李沟村的果园里已热闹起来。果农田占增蹲在果树下,仔细查看袖珍苹果的着色情况,指尖抚过红彤彤的果实,黝黑的脸上漾起满足的笑意。不远处,乡亲们穿梭在果树间,采摘、分选、装箱,一箱箱带着泥土芬芳的苹果正被装上货车,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这颗拳头大小的袖珍果,不仅让田占增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更成为串联起全村致富路的“金纽带”。
  时间回拨到2018年,彼时的李沟村还延续着传统耕作模式,靠天吃饭的日子让不少村民犯愁。就在这一年,长官庙镇政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一引进富士和“公主岭123”等苹果新品种。田占增敏锐地嗅到了机遇,主动报名加入试种行列。
  “当时心里也打鼓,毕竟从没种过这类品种,但政府组织了技术培训,还给配了技术员,咱就想试试。”他至今记得第一批种苗运到村里时,自己小心翼翼捧着幼苗往地里栽的模样。
  试种之路从不是坦途。为了种出优质果,田占增天不亮就起身剪枝疏果,正午顶着烈日查看墒情,傍晚趁着凉意研究种植技术,成了他的生活常态。“果树和娃一样,得精心伺候。”田占增说。
  凭着这股子韧劲,2年后,他的果园迎来首次挂果,袖珍苹果以皮薄肉嫩、甜度适中的特点迅速打开市场。田占增介绍,我现在一共种植山地苹果32亩,其中包括袖珍5亩,富士24亩,维纳斯黄金3亩,连续三四年每年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
  “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看到田占增靠袖珍苹果盖起新房、买了新车,还娶了儿媳妇,同村的田玉山动了心。过去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的他,鼓起勇气找到田占增想学技术。
  “都是乡里乡亲,有好路子咋能藏着掖着?”田占增一口答应,不仅把自己摸索出的管护诀窍倾囊相授,还带着田玉山去参加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他选苗、施肥、疏果。担心田玉山没销路,他主动把合作多年的客商介绍过去。
  如今的田玉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愁眉苦脸的庄稼汉。他的16亩果园里,10亩鸡心果、4亩袖珍苹果和2亩维纳斯黄金长势喜人,今年头茬果就卖了3万多元。
  “现在一年能收入六七万,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算起收入账,田玉山笑得合不拢嘴,“这多亏了占增兄弟,是他带着咱走上了致富路。”
  田占增的带动像一粒种子,在李沟村这片沃土上迅速生根发芽。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纷纷跟着种起了苹果。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田占增牵头组织了“苹果种植互助组”,定期分享技术经验,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抱团开拓销售渠道。如今的李沟村,苹果种植面积已超200亩,10多户村民靠着这颗“致富果”脱了贫、致了富,2024年户均增收超5万元。
  “下一步,咱要搞绿色认证,发展采摘游,让这黄土坡上的苹果卖得更远、价钱更好。”田占增说,只要乡亲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颗“共富果”一定能结出更甜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