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1日
“流量”变“留量” “看客”成“主角”
——黄龙县白马滩镇“农文体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 研学团学生在学习猎鼓

  记者 杜音樵 通讯员 韩婷 乔洁
  村歌唱起来、村晚演起来、村跑赛起来、村咖品起来……风从村庄吹过,台下“看客”变台上“主角”、景区“游客”变乡村“留客”。从村字“破圈”到村子“出圈”,如今,古镇乡村文化活力涌动、乡村旅游步履铿锵。
  近年来,黄龙县白马滩镇聚焦全县生态旅游首位产业,围绕建设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深耕文体旅融合发展文章,通过挖掘“村字”存量、做足“村字”增量、用好“村字”流量,打造“一月一主题、每季都精彩”的乡村文旅矩阵,使“村字号”文体活动持续火热,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种”到群众心中、“融”入业态之中、“活”在乡土之中。
  群众当主角 村歌唱起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近日,2025年白马滩镇“村歌嘹亮”群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暖山河畔露营基地璀璨开启。舞台上,群众当主角、村民站C位,6支参赛队伍将音乐旋律与丰收实景相融合,生动呈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百姓舞台百姓演、百姓演给百姓看,白马滩镇相继举办了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文艺演出、乡村歌手大赛暨“歌唱祖国”大家唱歌咏比赛、“暖山河畔杯”广场舞大赛(四期)、“村歌嘹亮”群众文化艺术展演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让“能歌善舞”的乡村文艺人才纷纷崭露头角,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家门口的演出越来越多,就像‘星光大道’一样,台上都是熟悉的面孔,节目也都非常接地气,从舞台站位到服装道具,都是村里人自己策划和编排的。”灵火行政村合唱队成员、村民韩粉芳说。
  近年来,白马滩镇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模式,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12场,吸引观众及游客3万余人。从“村歌嘹亮”到“村舞蹁跹”,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了乡村文化新貌,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文体旅融合 村赛比起来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634名参赛选手在绵延10公里的青山绿水间一路穿行,感受山野气息,邂逅古村乡韵。这样一幅全民健身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画面出现在今年举办的2025年“暖山河畔杯”陕西·黄龙·白马滩最美乡村定向赛现场。
  乡村定向赛、13.14公里“村跑”大赛……以“村跑”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不光有乡土味道的热闹,还隐藏着乡村振兴的“门道”,路线每一条都专为乡村定制,众多乡村秀美景色和乡村振兴成效在“村跑”赛事中被看见、被体验。
  “大家看,在这个小山村里,竟然有间神玉书局,一杯咖啡配一本书籍,坐在这里,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跑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参加赛事的所见所感,“村跑”这条赛道,不仅连通了白马滩镇的青山绿水,更让当地的人文魅力得以“走出深闺”,迸发出乡村振兴的强大能量。
  “我们通过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进一步攒人气、聚流量、兴产业,把农副产品搬到赛道旁,把美食演出融入赛事中,并推出优惠套票等‘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优惠措施,让参赛选手和游客乐享赛事、乐游古镇,持续擦亮我镇文旅品牌效应。截至目前,共吸引参赛选手与游客4000余人次、线上线下观众10万人次,拉动经济消费超120万元。”白马滩镇镇长吕政洋表示。
   村庄变景区 村游热起来
  近年来,白马滩镇巧借“村字号”文体活动的东风,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出“跟着美景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活动去旅行、跟着大集去旅行”系列活动,盘活了乡村旅游多元业态,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以‘科普研学、康养度假’为主线,通过精心做优旅游线路,推出最美乡村‘两日游’线路及多条精品研学线路,利用‘活动、美食、文创、小品’串起神道岭景区、石门峡漂流、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大核心旅游景区及其他景点,通过‘节庆+’‘赛事+’等形式,做活文旅活动,创新文旅体验,以高品质旅游业态增强吸客能力、释放消费潜力。”白马滩镇组织委员陈萌说。
  这些沾着“接地气”的文旅体验感,让山西游客张毅然成了“回头客”,“我第二次来到白马滩镇了,这次带着家人打卡了暖山河畔的水上木屋、神道岭景区的清欢咖啡屋,还体验了千人火锅宴、篝火晚会等项目,真是不虚此行。”张毅然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白马滩镇共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20.1%。其中,热门景点神道岭单日最高客流量超30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80万元,同比2024年增长12.7%,直接带动285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风吹过澽水河畔,振兴的故事仍在续写。下一步,白马滩镇将持续优化乡村文化供给,拓展乡村多元价值,通过把活动办在村里、资源引入村里、消费留在村里,实现“村字号”文体活动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探索一条“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