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2日
“土豆店主”袁金伟的“诗人梦”
记者 潘文静
    ● 袁金伟正在搬运土豆

  “年少无知学业荒,满腔壮志闯四方。干遍三百六十行,最终无奈入菜行。”在延安向阳沟蔬菜批发市场,54岁的店主袁金伟在码土豆时,偶尔会随口念起这首自己写的诗。没有平仄的讲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一颗颗带着泥土的土豆,朴实无华里藏着半生的酸甜苦辣。
  凌晨四点的延安,夜色还未褪去,向阳沟蔬菜批发市场的巷道里静悄悄的,只有零星的脚步声和远处货车的鸣笛声。袁金伟的土豆店已经亮起了灯,昏黄的灯光透过玻璃门,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洒下一片温暖的光斑。他穿着一件袖口磨得发亮的罩衣,正弯腰将一麻袋刚卸下来的土豆扛进店里。麻袋沉甸甸的,压得他肩膀微微倾斜,粗糙的双手紧紧攥着袋口,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手背上的老茧纵横交错,那是几十年与体力活打交道留下的印记。
  “这土豆得赶紧码好,早上来批发的客户多,慢了就耽误人家做生意了。”袁金伟直起身,揉了揉酸痛的腰,声音略微沙哑。谁也想不到,这个整天跟土豆打交道的汉子,心里藏着一个“诗人梦”。
  袁金伟与文字的缘分,是初中时埋下的种子。那时候他是班里出了名的“书痴”,本子上写满了自己琢磨的句子。“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候就想着,如果把心里的话写成诗,比说出来更痛快。”他笑着回忆,眼神里闪过一丝少年时的憧憬。可命运没能让他沿着文学的路一直走下去,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初中毕业后,袁金伟不得不放下课本,扛起生活的担子,跟着同乡外出打工。
  初入社会的日子,满是艰辛。他在小餐馆当学徒,天不亮就起床择菜、洗碗,师傅心情不好时还会挨骂;后来跟着工地的工程队搬砖、扛水泥,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再后来,他凑了点钱摆夜市,风里来雨里去。“那时候最难的不是累,是看不到头的迷茫。”袁金伟说,晚上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他总会想起初中时写的那些诗,拿出皱巴巴的笔记本翻一翻,心里的苦好像就少了一点。
  为了多挣点钱,袁金伟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帮人拉货卸货。不管是几十斤的箱子,还是上百斤的建材,只要有人找,他从不推辞。“那时候一天能跑十几趟,三轮车蹬得飞快,就想着多攒点钱,以后能有个稳定营生。”就这样攒了几年,他终于凑够钱买了一辆摩托三轮车,开始自己贩菜。
  那几年,袁金伟天天骑着摩托三轮车跑遍延安的村子。天刚蒙蒙亮就出发,沿着山路往各村赶,就为收菜农刚从地里拔的新鲜菜。青菜还带着露水,萝卜沾着泥土,他小心地往车上码,生怕碰坏了。拉回城里早市摆摊,新鲜菜很受欢迎,很快就能卖光。日子虽累,生意却不错,慢慢也攒下了些钱。
  2016年,袁金伟在向阳沟蔬菜批发市场租下了这个十几平方米的门面,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店,专卖土豆。如今的袁金伟,日子过得像上了弦的钟,忙碌却规律。每天凌晨四点到店,卸土豆、码货、整理账本。中午客户少的时候,袁金伟就在店里支起一张小桌子,泡一碗方便面,或者热一热家里带来的饭菜,匆匆吃完后,就在椅子上蜷一会儿,算作休息。每天忙到晚上十点,才能锁上门,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累是真累,但心里踏实。”袁金伟说,支撑他的,是两个懂事的孩子。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延安找了份稳定的工作,总是会叮嘱他“别太累,注意身体”;儿子正在读研究生,每次发来微信,说自己又拿了奖学金,袁金伟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即便日子再忙,袁金伟也没放下对文学的热爱,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他写诗的素材。他喜欢在“今日头条”上看新闻时事,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写下自己的评论。“有时候写的评论点赞多了,还有人给我留言,说我说的有道理,那种感觉特别好。”他笑着说,眼里闪着光,像个得到表扬的孩子。
  过年回老家与老朋友重聚时,他写下“久别重逢聚一堂,举酒言欢话沧桑。不见当年少儿郎,岁月无情染白霜”。想起自己半生的奔波,就有了“天生男儿为脊梁,为了生活远离乡。酸甜苦辣独自尝,只为人生更辉煌”。前几天看完阅兵仪式,他又写下“百年沧桑今兴旺,华夏何曾惧虎狼。吾辈更应当自强,属我中华永世长”。这些诗没有讲究的格律,却满是真情实感——就像他的为人,朴实却真诚。他把诗发在朋友圈,家人、朋友还有常来买土豆的客户,都会点赞评论。有人说“老袁,你这诗写得接地气”,有人说“没想到卖土豆的老板还是个诗人”,还有人特意来店里,跟他聊诗里的故事。“我写的算不上什么好诗,就是把心里的话写出来。”袁金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可眼里的笑意藏不住——文字让他在土豆堆之外,找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有他的热爱,有他的梦想。
  “ 等子女都稳定了,我就想多看看书,多写点诗。”袁金伟说,虽然生活不像诗里写的那么文艺,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有起早贪黑的辛苦,可只要心里有热爱、有盼头,平凡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晚上十点,延安的街头渐渐安静下来,袁金伟锁好店门,骑上电动车往家走。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的脚步有些沉重,却很坚定。明天凌晨四点,他还会准时出现在店里,搬土豆、卖土豆,在烟火气里忙活。得空的时候,他还会看书、写评论、写诗,在文字里继续追逐着自己的“诗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