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大燕 祁小军 赵合欢 实习记者 曹怡帆
9月25日晚,延安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的夜空被璀璨灯火点亮,看台上座无虚席。一场承载着红色记忆与体育激情的第二届延安新“九一”扩大运动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
当《红色体育精神代代传》的旋律骤然响起,200余名舞者身着红色服饰奔上舞台,铿锵的舞步踏得地面微微震动,昂扬的身姿如挺拔的红松。当几名舞者默契配合,将手中的红绸带凌空拉成闪耀的五角星形状时,全场观众瞬间爆发热烈掌声,前排几位老人眼中泛起泪光,轻声感慨:“这舞姿,像极了当年延安军民开荒练兵时那股不服输的模样!”
晚7时30分,全场骤然安静,唯有整齐的脚步声从入口处传来。国旗、会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肩扛旗帜,迈着正步稳步入场,每一步都掷地有声,鲜红的国旗在灯光映照下格外耀眼,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岁月的峥嵘。紧随其后的是裁判员代表队,他们身着统一的蓝色制服,身姿挺拔。“这次比赛我们有10名国家级裁判员、30名一级裁判员参与,为了这场革命圣地的盛会,我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磨合流程,连举手示意的角度都反复校准。”国家级运动健将、国家一级裁判员孟文龙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向记者道出心声,“站在延安的赛场上,总觉得肩上多了份特殊的责任,要像当年革命前辈坚守信仰那样,守住体育的公平与初心,不能有丝毫马虎。”
各代表团入场环节,俨然成为一场“流动的红色故事会”,每一支队伍都带着独特的红色印记而来。来自长征出发地——江西省赣州市的代表团率先登场,队伍最前方的旗手高举鲜红的队旗,步伐坚定有力。“从赣州到延安,跨越1600多公里,我们带着长征路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来!”代表团运动员何祖海说,“这是和长征路一样滚烫的土地,接下来的比赛,我要赛出长征精神的劲儿!”
“ 我们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的代表,要把红二十五军‘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精神亮出来!”河南省信阳市代表队领队刘万浩的声音洪亮,穿透了现场的欢呼声。当延安市代表团压轴入场时,现场气氛达到顶峰,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能在家乡的红色赛场参赛,我昨晚紧张得没睡好,但更多的是激动!”延安代表团运动员景艳艳脸上满是骄傲,她说,“我参加的是手榴弹投掷和400米障碍跑,这两项都是当年延安军民练兵的项目,我一定要把延安儿女的精气神赛出来,不给家乡丢脸!”
回溯历史,延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先后举办了“五一”运动会、“八一”抗战动员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比赛。特别是1942年,朱德总司令发起筹备了“九一”扩大运动会,陕甘宁边区内外军民1388人参赛,创下了革命根据地参加运动会人数之最,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如今,第二届延安新“九一”扩大运动会以“传承红色基因 成就伟大梦想”为主题,让红色体育的火种在新时代重新燎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当国歌奏响,全体人员肃立,国旗在夜空中缓缓升起,不少观众下意识地挺直腰板,有人跟着旋律轻声哼唱,眼角悄悄湿润。运动员代表李芸手举会旗,声音坚定:“我将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用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传承延安精神!”裁判员代表孟文龙则郑重承诺:“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不偏不倚,为每一位运动员保驾护航!”
宣誓声落下,文体表演随即登场,将现场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第一篇章《走向胜利》中,演员们身着八路军服饰,用情景演绎再现了当年延安军民练兵的场景,随后陕北秧歌与安塞腰鼓齐上阵,红绸飞舞、鼓声震天,观众忍不住跟着拍手叫好。第二篇章《蓄势待发》里,数百名青年打出刚劲有力的军体拳,如惊雷破风,猛虎下山,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落;老年朋友们表演的太极扇,轻若鸿毛拂风,每一个动作都在“慢”中蓄势,在“缓”中藏锋,既见东方哲学的内敛,亦显传统武学的风骨。第三篇章《振兴中华》中,《军民大生产》《拥军秧歌》等6首经典歌曲轮番唱响,演员们与观众互动合唱,台上台下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展现出新时代延安儿女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开幕式不仅是一场精神与视觉的盛宴,更预示着紧锣密鼓的赛事即将展开。此次赛事设置独具匠心,将红色基因、军民融合与群众参与深度结合:手榴弹投掷、武装爬山等军事项目中,退役军人参与度高达50%,他们带着军人的严谨与坚韧,在赛场上重温军旅记忆;革命老区羽毛球邀请赛吸引了12个革命老区的代表队参赛,以球会友,共叙红色情谊。同时,篮球、气排球、广场舞等14项群众活动同步开展,既有专业选手的精彩对决,也有普通市民的热情参与,部分项目还与省级群众体育联赛衔接,真正实现了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统一。
“延安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体育是传承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延安市体育局局长崔红德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希望通过这场运动会,让延安精神与体育精神深度融合,让更多人在奔跑、跳跃、拼搏中感受红色力量,不仅为全民健身和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更要为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之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