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7日
银发生辉践初心
——记市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李瑞荣
    ●    李瑞荣(左)为八十三岁老党员柴世德上门送学习资料    记者 叶树峰 摄

  记者 叶树峰
  在延长县有位年逾七旬的老人,鬓发斑白,却精神矍铄;离开工作岗位多年,身影却比许多在职者更为忙碌。他,就是李瑞荣——一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如今担任延长县政府系统离退休干部第四党支部书记。近日,他被推选为延安市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成为银发群体中一抹灿烂的“夕阳红”。
   思想常青的“领学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李瑞荣晚年风采的生动写照。出生于1949年9月的他,1970年参加工作,1974年入党,曾担任延长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对他而言,退休并非事业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走进他的书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二十大报告汇编》等书籍整齐地摆放在桌案,书页微卷,行间布满细细的批注。“人不学习会落后,党员不学习就会掉队。”这是李瑞荣常说的话。他不仅坚持自学,更积极带动支部老党员共同进步。每周的支部学习日,他都会精心准备内容,结合个人经历,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在他的影响下,支部里七八十岁的老同志们养成了每日读报、关注时政的习惯,思想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为党支部书记,李瑞荣始终将党组织建设视为重中之重。面对离退休党员居住分散、年龄偏大、组织生活难集中等现实问题,他创新推行“班子成员划片包干”“党小组长责任制”等机制,把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位老党员心坎上。
  无论谁家有困难,李瑞荣总是第一时间上门探望;无论谁心中有疙瘩,他都耐心沟通、悉心开导。曾有一位老党员因家庭变故而情绪消沉,很少参与组织生活。李瑞荣数次登门,一边聊家常疏解心结,一边邀请他重回集体活动,逐步帮助他找回组织的归属感。“李书记就像咱们的老大哥,有他在,支部就有温度、有凝聚力。”支部党员们如此评价。
  红色基因的“守护者”
  延长县是革命老区,红色血脉深厚。2002年离岗后,李瑞荣担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将大量心血倾注于老区建设事业,重点参与四个老区村帮扶、三个红色纪念馆筹建以及革命历史宣传等工作。
  十余年来,他带着笔记本与录音设备,踏遍了全县的重点革命老区村。山路崎岖,他一步一步实地走访;老人口述模糊,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核实。有时为了一个历史细节,他要多次往返,查阅档案、比对史料,力求每一段记录都真实可信。
  付出终有回响。他先后参与编撰并出版了《红色阿青》《红色记忆——皇庆寺红色支部》等一批红色故事集与多篇宣传文章,并参与《延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的编写工作。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多方奔走,牵头筹建了阿青、母生、西渠等红色纪念馆和民俗文化展室,让尘封的红色记忆重新“活”了起来。
  2011年、2012年他连续受到市老促会表彰,2019年被评为省级老区建设先进工作者,2023年在市老促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被授予“老区建设奖章”。
  银发力量的“示范者”
  “这几个老汉,心态不老、干劲不减!”这是群众对李瑞荣及其所在第四党支部最朴实的称赞。在他的带动下,支部老党员持续发光发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政策宣传、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成为助力延长县发展的一股独特“银发力量”。
  近期,在完成《永不褪色的记忆》《延长早期党组织及政权建设的重大意义》之后,李瑞荣又投入《延长早期党组织和革命政权建立及其重大活动》的撰写工作,希望填补当地早期革命史研究的空白。“只要身体允许,笔就不能停,红色故事必须一代代传下去。”他语气坚定。
  6月26日,李瑞荣荣获退休以来的第三枚荣誉纪念章——“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这枚奖章,连同此前获得的“老区建设奖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以及26册荣誉证书,共同见证了他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