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30日
富县不断深化检察版“两说一联”——
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刘海峰 通讯员 吉文娟
  今年以来,富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认真践行陕甘宁边区红色检察政治灵魂、为民本质、求是精髓和奋斗特性,创新并不断深化“办案说法、监督说事、服务联心”检察版“两说一联”工作机制,以法治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的获得感。
  办案说法,纾解当事人心头之结
  该院聚焦“办案”主业,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做好司法办案的后整理。
  首先用释法说理解心结。注重在以案说法、教育引导上做文章,精心制作每一份法律文书,加大释法说理分量。建立由检察官、人民调解员、律师组成的释法说理小组,结合办案进行释法说理75次,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罗列案件事实、证据、法律规定、处理结果,向当事人一一讲解,使其解开心中“疙瘩”。
  其次以公开听证化疑难。对拟作不批捕、不起诉和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不宜公开的除外)公开听证40场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参加,听取各方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同时对当事人进行法治教育。针对年老体弱、身患残疾、出行困难的当事人,主动上门听证,减轻群众诉累,提升司法公信力。
  最后以检佑未来护成长。调整充实了未检办案力量,加强未成人司法保护,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坚持从严惩治,批准逮捕3件4人,起诉2人;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不起诉1人,附条件不起诉1人,向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发出督促监护令2份。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进校园上法治课30余场次,受教育学生1万余人次。
  监督说事,消解社会治理病患之疾
  该院注重“监督”这个主责,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以法治手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首先坚持融合履职。“四大检察”一体推进、综合发力,设立了重大刑事案件办案组、生态环境类办案组、检察侦查办案组等,打破部门壁垒,畅通线索移送环节。推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综合履职等机制,对生态环境案件的办理实现了“刑事+民事”“刑事+公益诉讼”的无缝对接。
  其次强化个案监督。从具体事项监督入手,向类案监督推进。围绕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公共安全、文物保护等重点领域办理各类监督案件133件,制发检察建议40件,回复及采纳率100% 。在办案中注重培育总结,办高质效案件、推典型性案例,办理的“督促保护党家湾毛泽东旧居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长征文化保护典型案例,办理的“阮某健退役军人国家司法救助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最后推进类案监督。对办理的案件进行深度分析研判,掌握同类案件多发易发的普遍性、规律性特征,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纠纷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行业监管漏洞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件,督促相关部门取缔无证经营和违法经营场所6个,健全行业监管制度4项,督促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全链条监管责任,切实做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服务联心,化解人民群众烦心之事
  该院突出“服务”这个主题,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首先是“五心”服务合民意。在司法办案中,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倾向,做好“五心服务”即办理案件安民心、搭建平台贴民心、呵护成长护民心、司法救助暖民心、延伸触角联民心。保护弱势群体支持起诉服务中心办理支持起诉侵犯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案件11件,让公平正义可感受、人民群众得实惠。
  其次是检察“双进”解民忧。线上与1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01个村级综治中心实现了视频联网,线下在各乡镇设立了12309检察服务工作室,24名检察人员担任说法员和网格员,打通了检察机关与基层的联系通道。通过以案说法、监督说事、普法宣传、公开听证等高效化解矛盾纠纷47件,开展法治宣讲60余场次,为群众解心结、排忧愁。
  最后是司法救助暖民心。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及时给予司法救助,构建“内部协作+外部联动”救助工作格局,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检察关怀和社会关爱。 2023年以来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3件,发放救助金21.7万元,兜牢民生底线,彰显检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