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作 南宋诗人王十朋曾咏:“真心本来赤,正色自然朱。”其所吟山丹花,正如黄土高原上一颗永不褪色的朱砂痣。这一抹浸透岁月的红,既源自《诗经》“蒨兮蔚兮,南山有台”的古老意象,又在陕北民歌的九曲回肠中酿为烈火,最终于画纸之上绽放永恒。
我与山丹丹花的初遇,始于黄土高原上一个平凡而璀璨的瞬间。儿时老家的土墙头上,每年盛夏都会绽开一朵孤独的火焰。它红得纯粹,像被烈日炙烤的丹霞,在黄土地上点燃童年最初的色彩。后来随母亲住在学校,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旋律漫过教室窗棂,才惊觉这抹红的不平凡,它是信天游里的相思,是革命年代的烽火。
2023年盛夏,我在子长市高柏山见证了火红的生命奇迹。漫山遍野的山丹丹花如燎原之火,从山坳烧至云端,将黄土高原染成流动的锦缎。当地朋友告诉我,这抹红已成为延安市花。还有一次,我在去甘泉大峡谷写生的路上,发现一块大石头下一枝亭亭玉立的山丹丹花,它将根系深扎贫瘠土地,却用绽放诠释着“野火烧不尽”的倔强。山丹丹花每朵六片反卷的花瓣,在风中翻卷出生命的张力。它不仅象征着陕北大地的坚韧,更承载着深厚的革命记忆和传承。
这株百合科植物的生存智慧令人惊叹:细长茎秆可抵御八级狂风,窄长叶片能锁住每滴露水,鳞茎在寒冬蛰伏,待春雷唤醒便破土而出。最动人的是它的生长密码,每年新增一朵花,用年轮书写生命的诗行。这种“一岁一枯荣”的坚持,恰似陕北人民在黄土坡上开垦梯田的身影,在贫瘠中孕育希望,在苦难里绽放光华。
在陕北民歌的星河中,山丹丹花是最亮的星辰。“山丹丹开花背洼洼红,你看见哥哥哪达亲”,信天游的悠扬里,它是少女别在发间的羞涩,是后生藏在信笺里的炽热。而当中央红军的铁流漫过黄土高原,这抹红便有了新的底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旋律里,它是革命者的热血,是东方红日的曙光,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
在我的创作中,山丹丹花始终是灵感的源泉。那些插在土玻璃花瓶里的花枝,曾点亮窑洞的窗棂,也点燃素绢上的墨色。《圣地花开》中,我用朱砂勾勒花瓣的肌理;《山丹丹花开》里,赭石与藤黄交织出黄土高原的底色;《端午安康》中,那抹红化作屈原笔下的长剑,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涌。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生活复制,而是将积淀转化为当代艺术语言的尝试。
一朵山丹丹的红
自黄土的裂隙昂首
六瓣成火
静默燃烧
如未曾倾吐的誓言
它见过信天游徘徊崖畔
听过红军脚步震动山谷
而今它于我画纸复生
露水褪尽,枝叶染墨
风掠高原
万千花株同时俯身——
非为屈从
而是书写
大地最深的眷恋
岁岁年年
开谢轮回
唯红不改
自记忆墙头
一路燃至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