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9日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法治内涵和实践逻辑
张若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徙木立信”之举,以法治思维重塑执政根基,通过刚性制度约束与程序正义实践,将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现从“小切口破题”到“铁规矩生威”的治理跃升,更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系统性转化。
   一、法治逻辑: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条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根本法理依据,同时遵循《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的“全面从严治党”原则,将党的自我革命实践纳入国家法治框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徙木立信”实践逻辑,以八项规定为“制度之木”,通过刚性执行建立执政公信力,深刻诠释了“法立而后信成”的治理智慧。在党纪国法协同层面,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97-102条、第113-115条关于违规收礼、违规接受宴请、公款消费等规定,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具体纪律处分要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有效衔接,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11条授予的监察委员会的法定职责共同形成闭环机制,实现纪律约束与法律规制的有效衔接。2024年全国查处的22万起违反八项规定案件中多数同步触发政务处分,实证数据充分彰显“纪严于法、纪法贯通”的治理原则,构建起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双轨并行、功能互补的法治闭环。
  二、制度建构:法治思维下的规则创新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法治化规则创新为核心,通过简化治理模式与体系化制度布局重塑行为规范。首先,是通过设立负面清单和量化标准的方式,将抽象作风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刚性约束,《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应急保障用车和其他按照规定配备的公务用车匹配价格18万元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的轿车或者其他小型客车;《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规定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以数值边界压缩权力弹性空间。其次,是构建“1+N”制度群体系,即以八项规定为纲领核心,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等一系列实施细则,形成覆盖公务活动全领域的闭环规则网络,此外还构建三级规范架构的系统性布局。截至2024年6月,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225部、部委党内法规227部、地方党内法规3485部,搭建起较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中央政策向基层的精细化传导。最后,是通过技术赋能监督,比如山东省创新“四风问题动态识别机制”,通过智慧监督平台大数据交叉比对公务消费、车辆轨迹、差旅报销等数据流,展现了智能监督的协同治理效能。
   三、法治实施:刚性约束与程序正义的双重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全流程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立体化实现法治化实施。首先,是构建标准化监督流程。形成“信访受理→线索处置→审查调查→审理处理”四阶程序链条,推动2024年作风案件平均办理周期进一步压缩,以程序刚性保障效率与公正的统一。其次,是技术赋能的程序化创新。比如,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三镇一街实践探索实施公务消费“二维码追溯”制度,实现审批单据、消费凭证、报销公示全流程电子存证。在试点期间,雁江区三镇一街的公务接待次数环比下降67%,公务接待费用环比下降71.3%。通过技术赋能程序正义,结合法规的刚性约束,共同构建起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的双层保障。此外,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加强问责机制。依循《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四条,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主导、党组织归口管理、主管部门职能监督的三维责任体系,形成“一案三查”(查当事人、查主体责任、查监督责任)的追责闭环。最后,深度融合纪律惩戒与干部管理,一方面通过违规宴请、公款吃喝等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强化震慑效应,另一方面将政务处分结论直接挂钩领导干部晋升评优,实现“查处一案、规范一片”的治理效能跃升。
  四、治理升华:法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价值重塑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构建“三不腐”治理机制,推动政治生态的法治化重塑。在“不敢腐”震慑层面,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万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每月连续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通报即震慑”的持续性压力传导。在“不能腐”制度阻断层面,建立“风腐同查同治”机制精准打击新型变异问题,如针对“电子红包”类虚拟贿赂、微转账规避监管,与《政务处分法》34条关于违规收受财物的规定衔接联动追责、对“会所歪风”“高尔夫球场社交”等受贿形式,与《刑法》第385条关于受贿罪的规定衔接联动追责,完善风腐问题处置的法治链条。在“不想腐”文化涵养层面,各地同步推出“廉洁图书清单”“反腐倡廉学习读本”等标准化普法产品,使“清廉守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内在价值遵循。从案件查处的刚性震慑到精神引领的柔性教化,标志着作风建设从行为规制升华为法治文化建构,为新时代政治生态注入深层法治基因。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24年高达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表示肯定,充分证明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取得的显著成效。新征程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与法治赋能双轨并进,以作风之变凝聚民心、以法治之固护航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铁规生威、禁令发力的治理底气。
  (作者单位:福建古田干部学院、中共龙岩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