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9日
奢香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余菊 王少明
  奢香夫人是明初贵州彝族杰出女政治家,为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巨大历史贡献,被誉为“贵州开省第一人”。600多年来,奢香夫人功绩被缅怀传颂形成奢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例证和优秀典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奢香文化作为贵州本土原生态文化,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讲好“忠诚爱国、民族大义”奢香故事,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奢香文化的精神内涵
  奢香文化突出了爱国的真实感,又展现出了西南民族地区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明朝封疆大吏马烨“辱香激变,俟其反而后加兵”,阴谋激怒彝族百姓反叛挑起战争。彝族“四十八部诸罗,咸集香军门,愿效死力助其反”。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奢香夫人忍裸背鞭笞之辱,负百姓安危之重,表明“反非吾愿”制止部众复仇,到京师向朱元璋揭露马烨逼反阴谋,避免了破坏国家安定和民族利益的不义战争。国家统一得到维护,地区得以避免战火摧残,百姓生命财产得以保全。
  奢香文化是兼收并蓄、改革创新、坚持开放的宽广胸怀。奢香夫人推动彝汉交往交流交融,兴办宣慰司学,聘请汉儒学者传道授业,带动地方土司遣送子弟入京学习;打破文化隔阂,选用汉族知识分子任慕魁佐理政务,彝汉文化双用启迪民智;打破彝文垄断传习模式和神秘禁忌,推动彝文从传经记史功用扩大到记账、歌谣、书信等民间日常生活,对彝族文字传播、历史文化传承居功甚伟,成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典范。
  奢香文化是心忧黎民、普惠百姓、鞠躬尽瘁的仁德精神。奢香夫人引进推广中原先进耕织技术,设立十二个街场集市招商留贾,促进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水西人口大增、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奢香夫人凿山开道修建驿路,所设“龙场九驿”成为西南必经交通要道,联通川滇黔驿道至全国驿路网络,密切了边疆民族与内地交流,物资、人员和技术往来交换,加强和巩固了中央统治,成为贵州交通史上里程碑,影响了黔西北历史发展进程。
   二、奢香文化的内容体系
  奢香古镇、奢香博物馆、贵州宣慰府等文物古迹,是奢香文化的物质形态,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奢香墓建筑造像、雕刻绘画等具有鲜明彝族风貌,国家数次拨款修葺,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博物馆馆藏彝族银饰、服饰、漆器等文物1400余件,是彝族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彝文古籍收藏保护整理基地、西南地区首个以民族历史人物为名的博物馆,现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宣慰府是奢香夫人执政官邸,气势恢宏、嵯峨雄浑,体现龙、虎、鹰、火等彝族图腾崇拜元素,是现存最大的彝族风格建筑、彝族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古彝文化研究基地;慕俄格古城是彝族古罗甸王国首府,元朝顺元宣慰司和明朝贵州宣慰府驻地,现为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奢香九驿十八站,沿线散布驿道渡口、桥梁关隘、馆舍书院等,多处被列为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桥、奢香岭、奢香广场、奢香街道、顺德学校等地标地名及风物特产,融入日常生活加深了民众情感认知;奢香古镇文游融合业态丰富,成为集旅游观光、歌舞演艺、民族技艺、民俗风情、民族节庆、摄影约拍、影视音乐、餐饮美食、文创购物、酒店民宿、运动康养等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奢香文化转化为现实经济利益,为各族群众带来实惠,利益回馈进一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活力。
  三、奢香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旨归
  奢香文化阐释展现了各民族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树立了“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逻辑。
  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中国疆域大一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大一统”思想奠定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心理基石。奢香夫人主动归顺明朝中央朝廷,加速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疆域进程;历代王朝通过驿路推行政令、集散物资、联结边疆和维系治理,奢香夫人领导各民族披荆斩棘,共同开辟了九驿十八站,巩固了中央政权对西南边疆的治理;领导各族人民辛勤耕耘、开发边疆,密切了中原与边疆交往,加速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基础。
  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共同的信念使中华民族成为稳固的政治共同体。奢香夫人在重大历史关头自觉维护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民族共同利益,为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作出了贡献。奢香文化拉近民族关系,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家园,实证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奢香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和民族团结发展,其形象唤起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意象联想,将抽象的共同体意识转化为能参与、易感知的具象化表达,在历史启发下感悟共同体意识,成为构建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奢香文化诠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互帮互助史、共同成就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历史印证。
  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奢香文化源于水西而超出贵州,是中华各民族共有共享共建的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奢香文化跨民族、跨地域传播,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彰显文化共生性、传递共同体意识。
  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标识,是重要的民族生存资源。奢香夫人爱国大义形象深入人心,气节精神堪称完美高尚,获得人们敬仰推崇,是各族人民热爱国家、捍卫统一的精神标杆。奢香文化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辨识度,是促发爱国情感加强国家认同的天然黏合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案例典范。奢香文化生动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各民族紧密联系、共同发展、支持协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群众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强烈的内心认同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本文系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研究中心2024年度项目“汉藏彝羌文化走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奢香文化为示范”(项目编号ZC20241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