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园子小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站 郝栋 摄 记者 郝栋 魏巍 通讯员 徐志全 李脉旺
每天清晨,吴起县吴起街道金佛坪村马湾邻里互助养老点准时飘出阵阵饭菜香。村民马有明和五六位老年人围坐在窑洞里,一边吃饭一边拉家常。马有明说:“这热乎的饭菜,我们老年人觉得很可口,很满意。”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广大农村老年群众晚年生活,老年人普遍存在吃饭难、照料难、就医难、精神慰藉难等问题。吴起县创新推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通过“政府+社会+集体+个人”四方筹资,雇佣低龄健康老人服务高龄群体,构建“10分钟步行互助圈”。老人不离乡土即可享受可口饭菜和贴心照料,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未来该模式将持续推广,让更多老人乐享幸福晚年。
马湾邻里互助养老点是吴起县农村互助养老典型案例,马湾组户籍人口171人,常住人口126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47人,占常住人口的37.3% 。马湾邻里互助养老点于今年6月建成投用,成功解决了组内8名老年人吃饭、照料等难题。
“村互助养老点把我们老年人照顾得十分周到,饭菜做得可口又丰盛,我们生活得也很幸福。”马有明说,他的老伴儿身体不好、走不动路,每天吃完饭,他都会捎一份回去。
吴起县民政局计划在全县建20家互助养老点,目前已建成6家。这些互助养老点特意选在高龄、空巢、独居老人集中的地方,既盘活了村里的闲置房屋,又契合了老人们“不离乡土、不离乡邻”的想法,解决了他们的吃饭和日间照料等难题。
为了让互助养老点持续运转,吴起县探索出“四个一”筹资机制。“我们采取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集体添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四个一’筹资机制,保障互助养老点运转,同时雇本村劳动力来服务。”吴起县民政局副局长张晓荣说。
互助养老点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驿站”。可口的饭菜、贴心的照料,让农村养老多了份依靠和温暖。
张晓荣说:“我们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优化运行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推广这种养老服务模式,让更多农村老人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走进吴起县东园子小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站,健身房内,老人们有的在跑步机上锻炼身体,有的躺在电动按摩椅上舒活筋骨;活动室内,老人们三五成群,或在棋盘上大杀四方,或在牌桌上头脑风暴;阅览室内,书桌前老人们或是手捧书卷,或是摊开报纸,静静享受阅读乐趣。另一边的长桌上提供了文房四宝,供爱好书法的老人泼墨挥毫。
近年来,吴起县聚焦社区高龄、空巢等老人的养老问题,立足县域实际,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将机构嵌入社区、把服务搬到“家门口”,积极探索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径,让老年人就地就近享受到专业、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
东园子小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站是一家集助餐、康养、文娱、照顾于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于今年8月份正式建成投用,惠及小区及周边800多位老年人。
“我们每天接待老年人200多人次,有效缓解了小区和周边老年人的吃饭难、照料难、精神慰藉难等实际问题,真正将养老服务搬到了家门口,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吴起县东园子小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人李成说。
吴起县目前在城区签约10家、乡镇驻地签约9家助餐点,在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小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站,配备休息、理疗、阅览、餐饮等功能,提供日间照料“一站式”服务,打造“社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真正把养老服务嵌入老年人的“家门口”。
据了解,吴起县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公办居家养老服务公司,组建了170人的专业团队,上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精神慰藉、家政维保等5大类38项服务,确保“老人有呼叫、服务有响应”,目前已累计服务超2.9万次,满意度高达99.6%。
“我县聚焦老人最急迫的需求,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创新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整合资源,树立了‘养吴忧’品牌,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邻里互助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吴起老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的心愿。”吴起县民政局局长蔺彦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