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枫”景这边独好
——子长市人民法院深化多元解纷工作纪实
  刘海峰 通讯员 宋亚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子长市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促推形成“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多元共治、分层递进解纷新格局。
   发挥党委领导优势,汇聚多元解纷合力
  “感谢这么多部门一起为我们主持公道!”一名煤矿工人动情地握住调解员的手,“多亏你们的调解,让我们少走了冤枉路,少花了冤枉钱。”这温馨一幕的背后,是多个部门联合化解的43起涉煤矿工人劳动争议纠纷。
  2018年,A煤矿将其矿建工程发包给矿建公司B,人力资源公司C向B公司派遣工人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工程完工后,C公司在与工人解除劳动合同时发生纠纷,工人们通过劳动仲裁获得支持。C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将43名工人诉至子长市人民法院。
  为高效实质化解纠纷,子长市人民法院依托子长市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邀请煤矿主管、劳动仲裁等10家单位召开“化解涉企劳动争议系列案件专题座谈会”,达成积极预防和化解系列劳动争议纠纷的共识。随后,在子长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积极参与下,以“示范裁判”推动剩余41起案件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C公司履行全部案款,系列案件圆满化解。
  该案是子长市人民法院主动嵌入党委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党委领导”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该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多元解纷工作的支持,推动市委平安办印发《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建立子长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市政府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会同市司法局共同规制诉调对接,聘请全市202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员和18个调解组织担任特邀调解员和特邀调解组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格局。
  坚持源头预防为先,减少纠纷源头增量
  “同学们,遇到欺凌霸凌要学会勇敢说不”“未成年不是违法犯罪的免责金牌”……这是子长市人民法院法官们在9月开学季上讲授“法治第一课”。
  近年来,子长市人民法院围绕子长市委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件民生实事,把校园作为普法主阵地,依托少年法庭建立“山丹丹未成年人保护法官工作室”,6名法官到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每年开学季开展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先后开展“法治第一课”“模拟法庭”“旁听庭审”系列活动80余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这是在讲啥呢?”“法官正在讲土地承包和流转的事,你把摩托车停旁边来听一听,可有用了。”9月6日,安定镇集市前聚满了群众,大家手拿着宣传彩页,听着安定法庭庭长薛政斌的讲解。
  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是做实源头预防的最佳窗口。子长市人民法院锚定基层人民法庭多元解纷管理中心、立审执一体化办案中心、法治文化输出基地、普法宣传教育基地(两中心两基地)建设目标,建立起纵向延伸至乡镇村组,横向对接基层治理单位、基层党组织、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的多元解纷网络,法官干警利用赶集日、节假日开展“集市普法”,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开展“巡回审判”,联动基层政府、调解组织、村委等多方力量参与纠纷实质化解,定期深入村组社区进行走访座谈、说事说法,构筑起纠纷前端预防化解的第一道防线,确保各类纠纷化于萌芽、解于未诉。
  坚持非诉机制挺前,做实纠纷疏导化解
  “在法院指导下,去年以来我们调解了金融消费纠纷84起,涉案标的1389.75万元,即时兑现224.36万元,有效降低了金融行业经营风险。”子长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主任吕东亮说。
  近年来,子长市人民法院推行“以专业化审判化解类型化纠纷”的审判管理思路,成立金融审判团队,设立金融巡回法庭,方便金融纠纷快速化解。同时,从金融消费纠纷的专业性和相对单一性出发,积极推动金融监管机构与司法局共同成立子长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人民调解员和各金融机构有关人员为调解员,法院提供业务指导,通过延安中院主导研发的“码上法庭”App开展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工作。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是民事案件的主要类型之一,因涉及到司法鉴定,案件审理周期一般都较长,当事人极容易因审理周期长而陷入救治或生活困境。
  子长市人民法院积极与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协调,在其道交调解室挂牌成立道交法官工作室。依托道交调解室的调解力量,在道交事故成诉前就介入调解,通过司法确认等方式化解道交责任纠纷,极大缩短事故受害人获得补偿的周期,有效避免纠纷成诉,道交事故成诉数量相比历史同期降低30%以上。
  子长市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协调联动各方调解力量参与到纠纷前端预防和化解当中,做实业务指导和司法确认,实行“以案定补、以案奖补”,激发调解积极性。同时,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在线调处,大力推广“码上解纷”App,实现调解、司法确认等全流程在线办理,让矛盾纠纷化解“一步也不用跑”“一分钱不用花”。
   深化“分调裁审”改革,提升终局裁判效能
  “本来以为这个案子咋个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了结,没想打你们3天就办好了。”拿到判决书的当事人王某感慨地说。
  近年来,子长市人民法院持续优化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简单案件由速裁团队快速审理,复杂案件交由各业务庭精细审理,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极大提高审判效率。
  截至8月底,速裁团队已办理案件427件,平均结案时间为8.3天。同时,畅通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方式的衔接,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对委托调解、特邀调解案件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审判流程。今年已办理司法确认112件。
  当事人费心费力打赢官司,拿到判决书时却发现对方早已偷偷转移、隐匿财产,最终导致判决沦为“法律白条”,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子长市人民法院以“财产保全”制度破局,成立“财产保全中心”,坚持“能保尽保”,依职权对所有涉财产民事案件进行保全,覆盖诉前、诉中、执前各环节。保全中心运行7天以来,已保全案件23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是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多元解纷工作的领导,联动各方汇聚解纷力量,创新路径丰富解纷方式,内部挖潜提升终局裁判效能,构筑起一道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坚实防线,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解纷方式,服务和保障子长高质量发展。”子长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王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