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通讯员 谢岗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个假期,无数心怀向往的人们,将这份思念化作了奔赴的行动。而当他们的脚步与晨光、与秋雨一同抵达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抹在车流与人潮中始终屹立的“藏蓝”——他们,是这片红色圣地最安心的守护者,用日夜坚守,让每一场“梦想照进现实”的旅程,都写满了温暖与安然。
雨中秋色:“藏蓝”织就平安网
“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在“双节”假期连绵的雨水中,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延安公安为游客撑起的一把“平安伞”。10月1日至8日,9000余人次警力与100余名武警并肩作战,在湿滑的街头巷尾、景区周边开展武装联勤巡逻;上万名群防群治力量化身“移动探头”,与30%以上备勤警力共同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域的“平安网”。
尽管阴雨天气持续,游客热情不减——铁路、民航来延人数数据环比同期上涨。面对挑战,9个公安检查站、4个治安卡口迅速启动常态化查控。宝塔、黄陵等旅游热门县区同步提升勤务等级;3000余人次警力联合文旅、消防、城管等部门,对全市50余家4A级以上景区展开“地毯式”安全排查,让宝塔山的巍峨、黄帝陵的肃穆、壶口瀑布的磅礴,在雨水中依然保持着井然秩序。
雨中共情:温情服务暖人心
秋雨淅沥的10月1日,南泥湾景区里,南泥湾派出所“老镢头义警队”的深蓝身影在雨幕中格外动人。队员吴涛嗓音沙哑,却在湿滑的田埂上一次次响亮地为游客指引方向,他小心搀扶着步履蹒跚的老人,抱起啼哭不止的孩童;杨正则守在临时搭建的避雨点,将一杯杯热水递到冻得搓手的游客手中。他们细心地竖起警示牌,将一件件一次性雨衣送到未带雨具的游客手里——这抹雨中的“藏蓝”,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化作了此刻最真切的关怀。
在枣园革命旧址,执勤交警注意到一位76岁的山西老人独自在雨中参观,便主动上前,接过老人的手机,耐心地为老人与红色旧址寻找最佳合影角度,还细致地规划好后续游览路线。老人激动地说:“就像自己孩子一样贴心!”
雨中救援:争分夺秒护平安
连绵阴雨增加了游客出行的不便,也考验着延安公安的应急反应能力。10月3日,山西游客王女士不慎将存有重要学习资料、价值3000余元的学习机遗落在酒店。枣园派出所民警接报后,火速调取监控,快速锁定捡拾者,仅用1小时就将这台“心头宝”完好无损地交还到王女士手中。
同一天,来自宁夏的徐先生焦急地报警,其6岁女儿在二道街走失。凤凰派出所民警一边温柔地安抚哭闹的孩子,一边迅速联动周边商户、回溯监控轨迹,仅用15分钟,就让小女孩安全地扑进了父亲的怀抱。10月4日凌晨,经过6个小时不懈地辗转寻找,南市派出所民警终于找到了失联的13岁少年。当家长紧紧握住民警的手时,那颤抖的双手和盈眶的热泪,诉说着无尽的感激与安心。
雨中护航:坚守道路保畅通
国庆期间的延安,雨水与车流交织。市区路网与景区周边道路面临巨大压力。延安公安交警全员在岗,化身“交通护航者”,全力在湿滑路面上疏通“堵点”,守护“平安线”。全市2处交警执法站、135处临时检查点高效运转,日均投入1200余人次警力、300余台次警车,筑牢雨天交通安全防线。当延西高速南泥湾匝道出现滑坡风险时,交警部门第一时间实施交通管制,迅速消除隐患。市局机关每日抽调50名警力,下沉至城区6个易堵路段和重点景区道路,开展“假期护航”行动,确保了交通主干道与景区周边道路整体畅通有序,未发生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及较大以上亡人事故。
在宝塔城区繁忙的车流中,交管支队宝塔城区执勤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任刚的身影格外忙碌。为解决外地司机“停车难、认路难”的问题,他亲手绘制了详尽的“停车导航图”。“双节”期间,他每日值守超过14小时,行走近3万步,将一张张导航卡送到困惑的司机手中。即使嗓音沙哑,他依然在重点区域指挥疏导。这张小小的手绘图,被游客们亲切地称为“雨中最暖心的指南”。
交通护航,不仅是日常的疏导,更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10月2日,交管支队宝塔城区执勤大队教导员范延江在宝塔山景区巡逻时,突遇驾驶员紧急求助,称车内乘客突发呼吸困难,需立刻送医。范延江毫不犹豫,迅速协调沿线警力开辟“绿色通道”,全程警车引导,以最快速度将病人护送至医院。闪烁的警灯穿透雨幕,映照出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见证着守护生命的雷霆速度与“藏蓝”温度。
雨幕未歇:“藏蓝”底色永不变
“ 双节”假期的喧嚣渐渐沉淀,但延安上空的秋雨并未停歇。延河水在雨幕中静静流淌,倒映着宝塔山巍峨的轮廓。而那抹动人的“藏蓝”,也从未因假期结束而停下脚步——雨还在下,守护就仍在继续。
他们用被雨水打湿的肩膀,扛起这座城市的安宁;用沾满泥泞的脚步,丈量平安的边界;用始终如一的坚守,让警灯的光芒穿透雨幕,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这抹“藏蓝”,早已深深融入延安的红色肌理与寻常烟火,成为这座英雄之城最深沉、最恒久的守护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