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作为全新教育理念与育人模式,善用其协同推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超越传统思政理论课界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深度融合,进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大思政课”赋能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一)于国家,是促进团结进步、凝聚复兴伟力的核心纽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大学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群体。新时代积极践行“大思政课”育人理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凝聚力。
(二)于教育,是深化立德树人、创新思政工作的关键路径
高校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其中。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改革创新思政工作的必要之举。
(三)于个人,是塑造正确观念、促进知行合一的铸魂工程
“大思政课”通过创建有温度,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堂,实现寓教于情,利于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五个认同”,引导其在知、情、意、行上主动维护民族团结,进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大思政课”赋能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SWOT分析
(一)优势( S)
1.发挥“大课程”优势
内容“大”在于探寻不同专业知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连接点和契合点,突破思政课的特定边界和任务范围,将多学科内容融入教学。
2.发挥“大资源”优势
资源“大”在于充分挖掘课内空间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利用课外空间、校外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育人资源。
3.发挥“大平台”优势
平台“大”在于它打破时空限制,拓宽时空场域,以新场域新技术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如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嵌入数智技术搭建云上平台等,推动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二)劣势( W )
1.活动形式化、同质化,情感共鸣不足
目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活动,较多的采用理论课或讲座的方式进行,同质化现象严重,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培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化”,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实践机会覆盖面有限,深度体验欠缺
实践机会分配不足,难以实现“常态化覆盖”,并且多数实践活动停留于“看、听”层面,缺乏“做、思、悟”深度环节。
3.各要素协同不够,存在“孤岛效应”
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领域间存在信息对接、联动协作不畅通的问题,存在“孤岛效应”,严重影响思政教育效能发挥,亟需构建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三)机遇( O)
1.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指引
善用“大思政课”符合当前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求
传统思政教育往往受制于有限的资源和人力,难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多元化的需求。这就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凭借“大思政课”优势,创新教育方法和策略,更好适应大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以期激发“大思政课”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发挥。
(四)挑战( T)
1.社会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带来挑战
社会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想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思想具有不稳定性,且部分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被外部分裂势力所利用。因此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2.传统思政课内生动力不足带来挑战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适配性”不足,难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方式多采用单向灌输模式,缺乏互动体验,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大思政课”赋能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寻
(一)深化理论认知:筑牢思想根基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历史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提升理论厚度,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升华,进而强化“五个认同”,筑牢思想根基。
(二)强化情感认同:激发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作用,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情感认同的升华。
(三)拓展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通过沉浸式教育、跨区域实践、定制化服务等多元路径,将教育资源与科技赋能深度融合,为大学生构筑有温度、有深度的实践平台,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促进知行合一。
(四)完善协同机制:汇聚育人合力
依托“大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多元主体协同共育,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成效。
(五)建强网络阵地:拓展育人空间
利用数智技术打破时空壁垒,搭建全覆盖、多维度的教育网络阵地,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育人格局,便于师生即时互动、深度交流,也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实现全方位育人。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张家口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基于SWOT分析的‘大思政课’赋能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KSZKT-202501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