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7日
杜梨树下薪火传 吴起少年悟精神
  本报讯(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李昊天 齐玉)在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90周年之际,吴起县第三小学五年级(4)班以“传承红色基因,致敬长征胜利”为主题,开展“杜梨树下新课堂,吴起少年力行记”户外实践活动,让延安精神扎根童心。
  杜梨是陕北常见的野果,未经秋霜时涩味十足,经霜打后却清甜爽口。这“先涩后甜”的特质,恰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最终迎来胜利的甘甜。
  本次活动以红色故事宣讲、沉浸式体验为载体,让孩子们在实景中触摸红色历史。“大家看这棵杜梨树,扎根黄土、抗旱耐贫瘠,像极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的精神。它的果子经霜才甜,更像长征‘先苦后甜’的历程。”该校教师蔺巧艳以杜梨为喻,结合吴起镇“切尾巴”战役,讲述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孩子们围坐树下,时而凝神倾听,时而举手提问,与老师互动交流,红色历史不再是书本文字,而是可触摸的鲜活记忆。
  实践环节中,少年们化身“小红军”,在崎岖山路上互相搀扶模拟行军,体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面对有限的“战地物资”,大家主动相互分享,读懂“官兵一致、团结互助”的深意。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作动力,制作红色故事展板,用画笔勾勒革命场景,用文字记录“切尾巴”战役、胜利山名称由来,一块块红色展板承载着满满的红色记忆。
  活动中,蔺巧艳还组织同学们带着亲手制作的红色展板走进社区,为老人们讲述红色故事。“爷爷奶奶,这是‘切尾巴’战役发生过的地方。红军们当年吃了很多苦,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些“小小宣讲员”围在老爷爷、老奶奶身边,用稚嫩的声音进行讲解。老人们也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
  从实景体悟到代际传递,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让延安精神在学、做、讲中深深扎根,也为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增添了别样的红色活力。
  “从‘学精神’到‘传精神’,是红色教育的延伸与深化。”蔺巧艳表示,后续,学校还将策划更多此类活动,让同学们在学、做、讲中读懂红色故事与长征的精神联结,真正将延安精神根植于心,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