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在果园进行苹果保险调查回访 通讯员 李进 摄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李进 舒捷 杨子琪
苹果产业,是洛川大地孕育出的“金果子”,更是洛川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户增收的命脉。近年来,洛川县始终把守护这份“甜蜜事业”放在心上,持续发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应对市场波动筑起坚实防线,为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撑起了一把强大的“保护伞”。
近日,在洛川县黄章便民服务中心方相村的苹果园里,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洛川支公司的工作人员正根据保单,对群众购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回访调查。
苹果作为洛川的主导产业,即便有科学管护,也难以完全规避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政策性苹果保险的推出,为果农增收加了一道“防护锁”,有效增强了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今年,方相村村民贺会林再次为自家35亩苹果园投保。
“ 前年给35亩果园买了保险,后来受灾赔了3000多元,去年风调雨顺没用到,心里也踏实。这保险真是农民的最低保障,是个实在的好事。今年前期天旱,苹果长势受了点影响,今天看到保险公司主动来村里回访,知道他们把咱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我还得好好给其他果农多宣传。”贺会林笑着说。
同村的段苹苹,更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老熟人”,她已经连续4年为自家13亩果园投保,也切实通过理赔获得过经济补偿。“我们不希望用到保险,但它就像咱的‘靠山’。风调雨顺的时候,大家盼着平平安安丰收,真要是遇上不好的年景,有这份保险在,就有了依靠和保障,心里不慌。”段苹苹的话,道出了众多果农的心声。
2025年,为了让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洛川县委、县政府取消了高低风险区划分,改为按有无防雹网进行区分;无防雹网果园,每亩保费150元,中省市补贴132元,果农个人仅需缴纳18元;有防雹网果园,每亩保费60元,补贴52.8元,个人只需交7.2元,即可获得每亩最高3000元的保额。
同时,政府部门主动牵线,动员全县5家保险公司按区域分工承担承保工作,通过财政保费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让农民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扎实的保险保障,不仅增强了大家抵御风险的底气,更点燃了生产的积极性。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洛川支公司负责洛川县菩提镇和黄章便民服务中心的农业保险业务,仅2024年其农业理赔总额就达269万元,其中苹果保险覆盖1568户、19491亩果园,理赔金额242万元;玉米保险承保37户、331亩,理赔27万元。一笔笔及时到账的理赔款,为受灾农户送去了“及时雨”。
“ 有了政府财政补贴保费的政策,农户花很少的钱,就能给果园、玉米、生猪这些‘家底’上保险,不用再担心一场灾害就赔光积蓄。现在越来越多农户主动参保,这既是大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的认可,也是我们保险公司服务‘三农’价值的体现。”该公司总经理王洛强说。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护伞”,不仅罩住了果园,也护好了养殖场。位于黄章便民服务中心下草地村的延安本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猪生态养殖基地,便是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该基地设计规模可观,涵盖1500头祖代母猪、9000头父母代母猪及150头公猪,畜禽养殖企业监管平台的应用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双重保障,让企业发展养殖更有信心了。
该公司经理李锋算了一笔“保险账”:“我们猪场主要给能繁母猪投保,2024年投保了1.05万头,全年理赔260头,收到理赔款约38万元;今年继续参保,截至目前已经报案112头,13万元理赔款已经到账。有了这份保障,我们发展养殖心里就有底了。”
如今,洛川县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已形成“多品类、广覆盖”的格局,全面开展了苹果、能繁母猪、育肥猪、玉米、农房、公益林、“生猪价格指数保险”7项业务。具体来看,苹果保险承保面积达10余万亩,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覆盖6666.9亩,能繁母猪承保1万多头,育肥猪承保18余万头,公益林承保61.7万亩,农房保险惠及3349户家庭,“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则为6万多头生猪提供了市场波动保障。为支撑这些保险业务落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资金总计2387.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916.8万元,省级财政补贴1098.82万元,市级财政补贴256.07万元,县级财政补贴115.46万元,仅苹果保险一项,就获得财政补贴1289.96万元,各级财政的合力投入,让惠农政策的“含金量”十足。
“下一步,我们将鼓励农业保险公司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培训力度,让更多果农深入了解保险政策、提升保险意识,全力为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洛川县财政局农财股股长韩晓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