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万亩红薯喜丰收
    ● 薯农们分拣红薯 记者 王静 摄

  本报讯(通讯员 刘旭 李东霖 记者 王静)近日,走进宝塔区甘谷驿镇的红薯地一片繁忙,红薯收获机轰鸣作业,一颗颗色泽甘红、硕大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薯农们穿梭田间,熟练地去土、分拣、装箱。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红薯,将通过快递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今年雨水足,我们还把红薯株距从25厘米调整至18~20厘米,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均匀,客户抢着要。”西镇村村民田兴平笑着分享丰收秘诀。延安驿初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薛耀则信心满满:“每亩能收4000斤,散卖每斤五六块钱,线上带包装和运费每斤能卖到八九块钱。去年我们卖了130多万元,按照今年这形势,翻一番应该不是问题。”
  甘谷驿镇能成为红薯优生区,得益于黄土高原中部独特的黄绵土与沙绵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滤水性,产出呈红皮长条状、薯肉致密紧凑、色泽莹润微黄、口感“软糯香甜”的特色红薯。这里的红薯种植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传统种植技术被列入宝塔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如今,更与现代种植技术结合,已完成“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红薯原产地有机认证和GAP认证,完成了“甘谷驿甄选”商标注册,并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达1.26万亩,亩均收益超8000元,成为当地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特色富民产业。
  甘谷驿镇二级主任科员白晓宏介绍,目前甘谷驿镇产业规模也在稳步升级,建成了46座大中型红薯储存库,储存量达到300吨。2024年全镇红薯产值1.3亿元,预计今年增长10%左右。依托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网络,甘谷驿红薯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城市。
  从百年传统种植到现代化特色产业,甘谷驿红薯不仅承载着农民的辛勤汗水,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如今,这片土地上的红薯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用“国家地理标志”的金字招牌,书写着“小红薯带动大振兴”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