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共享菜园“绣”出民生暖意
    ● 共享菜园一角    通讯员 马铭阳 摄

  本报讯(记者 任琦 通讯员马铭阳 刘亦婷)“原来路边土扬得屋里都是,现在出门就是小花园,心情别提多舒畅了。”近日,站在共享菜园边,富县茶坊街道监军台社区居民陈芳如望着整齐的菜畦、点缀其间的旧石碾,话语里满是欣喜。从乱搭乱建的杂院、堆积废品的闲置空地,到集种植、休闲、增收于一体的“三小园”(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这座被杜甫诗句赞誉过的“ 鄜州”小城一隅,正以“绣花功夫”让民生暖意浸润居民“家门口”的方寸天地。
  监军台社区地处富县城乡接合部,此前因地理位置特殊,部分角落长期存在杂物堆积、土地闲置等问题,既影响村容环境,又造成空间资源浪费。“走访时发现,不少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既有种植蔬菜的经验,也有利用闲置地的需求。”富县茶坊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监军台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学宁向记者说,如何让“闲置资源”转化为“民生红利”,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监军台社区锚定“治理与利用并存”的方向,以“就地取材、旧物利用”为理念,开启闲置空间改造行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倾听居民意见,将整治出的水瓮、磨盘、石碾等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或用作菜园围栏,或打造成景观小品;对杂乱空地分类规划,在房前屋后、路边街角开辟“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70余处,让居民们不仅告别了“脏乱差”,更在这片方寸之地找回了久违的邻里温情。同时,打造集“种植、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庭院经济示范点。
  “以前这块地没啥收入,自从有了小菜园,家里多了份稳定收入,生活越来越好。”居民李忠林是庭院经济的受益者之一。据统计,2023年以来,监军台社区共发展庭院经济72户,其中自主发展32户、村集体带领20户、合作社领办20户,覆盖不同需求的居民群体,平均每户每年增收约1.5万元。小小的菜园,既让居民吃上了新鲜蔬菜,更蹚出了一条接地气的增收路,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园”“连心园”。
  “ 共享菜园不仅‘绣’出了宜居环境,更结出了增收硕果和邻里温情。”李学宁表示,下一步,监军台社区将深化“治理+服务”模式,同时探索“庭院经济+社区服务”模式,组织志愿者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打理菜畦,让“方寸菜园”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增进邻里情谊、提升民生温度的重要载体,为建设和美社区注入更多活力。
  从杂乱空地到“三小园”,从闲置资源到增收载体,监军台社区以绣花般的精细治理,让家门口的小变化见证着大民生。随着治理模式的持续深化,这片方寸之地将继续释放活力,让民生暖意在家门口不断升级,为富县和美社区建设注入更多乡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