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5日
胡杨精神育新人:“五位一体”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塔大探索
刘强 赵媛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内在规律。深入践行这一理念,要求高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与地域文化,积极探索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路径。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其构建的以“观、享、研、讲、演”为核心环节的“五位一体”思政实践育人模式,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实践样本。该模式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为价值引领,通过整合虚拟仿真、田野调查、红色研学、多课堂联动等路径,将观览体悟、分享交流、研讨探究、讲述内化、演绎展示有机融合,构建起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深化,再到行为表现的完整育人闭环,有效贯通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一、模式构建的逻辑基础
  “五位一体”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基于深厚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在理论层面,该模式践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融合建构主义与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认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历史层面,该模式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生动素材,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推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在现实层面,该模式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全球数字化浪潮和国家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其通过数智赋能、田野调查等多维路径,积极回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与问题导向。
  二、模式构建的实践路径
  “五位一体”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性与有效性,集中体现于其系统性地贯通了多种教育资源与教学场域,实现了全方位的融合育人。其一,数智赋能拓展育人时空。通过引入VR/AR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实践平台,构建红色文化虚拟场景,使学生得以“具身体验”革命年代的艰辛与先辈的信念,有效破解了传统理论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表面化、浅薄化”难题。其二,田野实践筑牢育人根基。通过将“三下乡”等实践活动从阶段性活动拓展为全年化、系统化的田野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在亲身参与中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这生动体现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核心理念。其三,红色资源淬炼育人初心。深入挖掘新疆兵团与学校自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生动素材,并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移至红色场馆,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巧妙地将历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育人优势。其四,多维课堂构建育人共同体。着力构建“四个课堂”联动机制,有效打通课程教学主课堂、文化育人隐形课堂、社会实践大课堂和网络教学新课堂,形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为“五位一体”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坚实保障,最终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知行合一。其五,胡杨精神涵育育人价值。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作为育人工作的核心灵魂与价值主线,系统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多维度、全覆盖的文化浸润机制,持续涵养师生忠于祖国、热爱边疆的深厚家国情怀,锤炼其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体现了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和“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显著成效与未来启示
  这一以胡杨精神为内核的“五位一体”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已累计培养的毕业生中,超过60%选择扎根南疆工作,内地生源毕业生留疆工作的比例也超过52%。这一数据有力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充分彰显了该育人模式在塑造学生家国情怀与边疆担当方面的巨大成功。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必须始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既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讲清讲透,又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必须着力构建系统化的育人体系,跳出单一传统课堂的局限,构建多课堂联动、多路径整合、多主体协同的立体化育人生态,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必须深入挖掘特色化的育人资源,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传统,善用所在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独特的育人优势,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思政育人品牌;必须牢牢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一切探索与创新最终都要服务于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用生动而深刻的教育实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向未来,高校应继续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紧密聚焦国家战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持续推进教学变革,深化价值引领内核,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本文系2025年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TDGJYB255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