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改莲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    记者 李欢 摄        深秋时节,走进延川县刘改莲艺术工作室,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她正俯身给一顶黑色棒球帽收尾,指尖银针翻飞间,帽檐上的老虎,转眼便有了俏皮的眼神。   
  刘改莲12岁跟着母亲学刺绣,到2023年成为延川刺绣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三十余年光阴,不仅让自己的绣品走出了窑洞,更以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了新活力。     
一针一线,从家常活计到非遗作品
  “我外婆非常喜欢刺绣,我母亲跟着外婆学,我又跟着母亲学,就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来。”聊起与刺绣的初遇,刘改莲满是自豪。12岁的时候,她就开始经常利用家里破旧的零碎布去绣各种图案或缝制各种小物件。   
  “因为爱刺绣,家人从小叫我‘绣花女’。”刘改莲说她特别喜欢刺绣,经常是看到啥就想绣啥,想绣啥就能绣成啥。   
  2016年是刘改莲刺绣生涯的“破局之年”。这一年,她加入延川手工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都翠兰创办的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第一次听到“非遗”这个词,她真正见识到刺绣的精妙性、布堆画的立体感、剪纸的线条美。   
  在都翠兰的鼓励下,刘改莲尝试着将自己绣的作品摆在县城的广场上销售,不成想非常受欢迎,一个小老虎的布饰就卖了15元,这让她坚持从事刺绣的信心倍增。   
  刘改莲的刺绣作品,不仅针脚细腻传神、技艺精湛,还善于色彩的完美搭配,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同时她还将多子多福、事事如意等美好寓意融入作品当中。     
创新求变,让刺绣紧跟时代步伐
  进入合作社后,刘改莲的学习机会也变得多了起来。2021年,她参加了江苏举办的手工艺技能培训学习班,前往上海、杭州、苏州、江南大学等地走访学习刺绣等手工技艺,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她渐渐感受到绣品不能仅绣在枕头、虎头鞋、鞋垫上,还可以挂在墙上、背在身上、融入生活。   
  第一次实践,刘改莲在棒球帽上绣上老虎图案时,她选了红、黄色彩,还在老虎图案上缀了小小的流苏。“拿去广场上试卖,很快就被买走。”刘改莲说这次尝试后,她紧接着就开始做刺绣装饰画、装饰品,从内容图案到色彩搭配上用心设计,甚至把一些古诗词也绣在了装饰画上。   
  坚持原创,是刘改莲作品的“杀手锏”。她指着一幅《梅兰竹菊》的刺绣装饰画说:“一直以来,我喜欢创作不一样的作品,要求必须是原创,有时候为了构思一幅独特的图案,我会反复揣摩,忙到忘记做饭,甚至一晚上睡不着觉。”   
  2022年,刘改莲成立了艺术工作室,更是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刺绣创作上。在她的工作室里,摆放着老虎枕头、老虎挂饰、刺绣扇子、十二生肖抱枕、葫芦娃、胸花等刺绣作品。她也会积极参与各类非遗和景区推广活动,将一件件作品展览销售。   
  2024年延安春节联欢晚会前,节目组的演员向她发出订单,让她把老虎刺绣贴在演出服肩部,刘改莲说,一下让她的刺绣潮起来了。     
 倾囊相授,让非遗技艺代代传承
  除了日复一日的创作刺绣新作品外,刘改莲一有时间,就会通过微信、抖音等直播平台来宣传刺绣,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她的订单也接踵而至。还有不少网友慕名前来,在她的工作室亲自体验刺绣制作技艺。   
  更让刘改莲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学刺绣。如今,她扩大了工作室,专门开辟出教学区,“不管是本地爱好者,还是外地游客,只要想学我就教。”   
  刘改莲曾为县妇联开设的刺绣课授课,有直播间的粉丝自驾游过来找她体验刺绣技艺。今年,兰州大学6名学生专程来找她学习刺绣老虎图案。她还常年为3名学生教授刺绣技艺。   
  近年来,刘改莲始终把“原创”和“传承”刻进了心里,在延安市文化馆及延川县组织的各类手工制作活动中,她的多件作品先后获得了奖项。她说:“我这辈子就喜欢做刺绣,我不仅要自己创新,还要把这手艺教给更多人,让延川刺绣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