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3日
百米井下,即将消失的“号子声”
记者 杜子龙 张春鸽 通讯员 张辉
  “老李,昨天给领导申请了,你今天不用下井干活,赶紧上车跟我去一趟车间!”
  “咋突然不用下井了?跟你跑车间干啥去?”
  “去了你就知道了!”
  10月24日一大早,正在库房收拾工器具准备下井干活的李国阳,遇到急匆匆赶来的矿井机电部负责人,两人没说几句,满腹疑虑的老李被“塞”进车里,快速赶往机电总厂车间。
  55岁的李国阳,是陕煤集团黄陵矿业的一名井下管道安装工,性格豪爽,干事利落。在井下从事管道安装铺设工作已有20多年,是同事眼中的“大拿”,他粗糙的双手上布满厚厚的老茧,是多年工作的“勋章”。
  “老李,让你这‘老把式’来就是给咱验验这台新制造的矿用液压管道安装辅助车,将来用在井下辅助管道安装。”车刚停到车间门口,机电部负责人便迫不及待地将老李拉到一台装备面前。
  “这管道安装辅助车看着咋像个挖掘机?!怎么帮咱安装管道?再说井下巷道狭窄,环境复杂,这装备能行吗?”老李三步并两步走上前,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台长得像挖掘机一样的装备,拥有丰富经验的他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辅助车由大功率电机承载式履带驱动,可以在巷道里攀爬20度的斜坡,前端抓手机构能360度旋转,可抓举600毫米粗、1吨重的管材,还能远程遥控操作……”就在所有人心存疑惑时,技术人员手持遥控操作台,在一众人面前边演示机器作业过程边介绍。
  只见技术人员轻拨操作杆,装备液压机构则缓缓升起,机械抓手张开,轻松抓举一根几百斤重的管道,抬升至四五米高的位置,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三分钟时间。
  看到这操作,老李一下子来了精神,他按捺不住兴奋,赶紧接过遥控器尝试操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轻轻拨了下操纵杆,机械臂灵活地伸了出去,又按了几个按钮,车载平台慢慢升起来。
  “真是太方便了!要是以后装备投入使用,过去五六个人干的活,现在两人就能完成。”老李尝试操作后咧着嘴笑着说,“这样一来,我们这些‘老家伙’岂不是快要‘下岗了’!”
  管道铺设是矿井延伸、保障生产接续的关键,也是长期依赖人工作业的工程。在过去,一根6米长的瓦斯管就有几百斤重,得4到6人一起肩扛手扶,管道安装位置大多偏高,矿工们要么搭起脚手架,要么站在皮带架上,用倒链一点点往上吊,底下还得有人时刻防护,全程神经都紧绷,就怕管道滑落下来伤人。安装一根管子,前前后后得将近一小时,每班也就能装五六根,矿工们胳膊腿都像散了架似的,连抬起来的劲儿都没有。
  管道安装效率低下,人员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较大……这是老李和工友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新装备一旦投入使用,井下瓦斯管道安装铺设的方式将彻底发生变化。老李和工友们再也不用为繁重的体力活犯愁,人身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老李心里忍不住想象以后作业的画面:幽暗的巷道里,只有一两个人围着装备,一人操作遥控器,移动机械臂夹起瓦斯管道,慢慢升到安装位置,一人站在平台上紧固螺栓,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原来五六人一起作业的热闹场景消失了,工友们再也不会大汗淋漓、腰酸背痛了,曾经回荡着他们“一二、一二”号子声的巷道,以后只剩下液压机械轻轻的运转声… …
  如今,在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浪潮里,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装备走进矿井,井下作业正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摆脱对人力的过度依赖,不仅让传统工作模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更是煤矿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实现减人提效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