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1日
子长市“三乱”整治见成效——
城市“颜值”高 群众更幸福
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张碧王平
  连日来,行走在子长的大街上,道路畅通,机动车、非机动车或各行其道,或按照划好的停车位停放整齐,过去的商铺占道、流动摊贩违规经营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市民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出行更加文明,这正是子长市做好城市更新“后半篇文章”的具体体现。
  子长市“三乱”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破解城区乱停、乱摆、乱放难题,城市“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群众得实惠
  “ 街道修好了,自行车、摩托车有固定位置,人走路、推婴儿车都平平的,安全又宽阔。”说起如今的街道,市民秦齐合赞不绝口。
  一条条整齐的道路,是子长市“三乱”整治工作的丰硕成果。子长市“三乱”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瓦窑堡街道、秀延街道作为整治“主战场”,率先构建“领导+干部+志愿者+责任区干部”四级责任体系,划分整治区块,夯实各级责任,组建干部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协同市城管执法大队、交管大队等部门对城区严管示范街实施24小时禁停管控和疏堵引导,形成“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整治格局,使城区的环境越来越好。
  环境变好,周边市民的感触最深。石窑坪附近市民薛转转说,“感觉周边环境变敞亮了,人的心情也更舒畅。”
  道路变畅通,群众得实惠。
  “统一划下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路边整齐了,我们商户的营商环境也变好了。”一门店店主秦雯高兴地说,“以前摩托车、三轮车乱停乱放堵住了店门。像带娃的、推车的顾客不方便就不进来。”自从整治活动以来,生意比之前好,对大家都有好处。
  送货员白雄说,以前非机动车道上到处都是摩托、三轮车,车辆都没地方停,道路条件变化,大大节省了送货的时间。
  执法有温度
  在“三乱”整治过程中,一支强有力的整治队伍很关键。
  子长市多部门联合组建专项整治队伍,坚持“教育为先、执法兜底”原则,聚焦主干道、居民区、广场等重点区域,通过发放告知书、现场劝导等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志愿者王琦是子长市汽车站抽调的“三乱”整治工作人员。从9月21日开始,王琦对石窑坪区域的乱停、乱摆、乱放现象进行宣传引导。“这段时间以来,石窑坪区的乱停、乱摆、乱放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说起工作成果,王琦充满自信。
  截至目前,整治活动累计规范出店经营1370余次,清理流动摊贩1650余次,暂扣售卖工具207件,拖离机动车、清理乱贴乱挂289处,清理乱堆乱放139处,飞线充电175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2000余份,发放专项整治通告370余份,发放禁止向雨水口倾倒污水通告900余份,清理乱搭乱建8处。
  措施重长效
  为避免整治后反弹的问题,子长市建立了“日常巡查+集中整治+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安排网格员全天候排查反馈问题并及时进行上报处理。同时,在城区主要干道施划机动车停车位64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435个,对建成的6个停车场实施免费对外开放,有效缓解停车难的现状。
  市民杜丹妮高兴地说:“以前不好停车,现在有免费停车场,对市民来说非常方便。”
  学生家长钟学认为,之前学校附近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存在,上下学路上交通堵塞,近期通过志愿者引导、工作人员巡查等,乱停乱放的现象减少了,上下学路上比较畅通,个人的出行方便又安全。
  如今的子长,街道整洁有序,车辆停放规范,口袋公园点缀其间。从“杂乱拥堵”到“清爽畅通”,从“群众吐槽点”到“民生幸福点”,“三乱”整治不仅擦亮了城市底色,更改出了群众的好口碑、好心情,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