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国华 记者 王静)10月29日13时45分,延安火车站内暖意融融——15岁少女马某婷在成都、汉中、延安三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接力护送下,终于平安抵达。她快步上前,一头扑进母亲闫某的怀中。这场跨越千里的未成年人救助行动,在母女紧握的双手与泛红的眼眶中,画上了温暖的句号。
事件的起点在成都。10月下旬,成都市望江路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巡查时,发现马某婷欲跳河轻生。民警当即上前展开紧急劝导,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联系医护人员,并迅速将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经过数日悉心照料,马某婷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
随后,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接过帮扶“接力棒”。工作人员以温和的沟通方式,逐步打开了她的心扉。通过耐心倾听与细致核实,最终确认了她的关键信息:马某婷为陕西榆林籍未成年人,母亲闫某长期在延安生活。为尽快帮助她与家人团聚,成都救助管理站迅速启动跨省协作机制,与延安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两地共同商定护送方案:先由成都方面将马某婷安全送至汉中市救助管理站,再由汉中站接力,全程陪伴她前往延安。
10月29日中午,延安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科科长薛娜与工作人员范竹琴早早等候在延安火车站。列车缓缓进站,汉中救助管理站的护送人员小心牵着马某婷的手走出车厢。一路上,工作人员始终关注她的情绪状态,用细致关怀缓解她的疲惫与不安。当闫某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女儿时,母女紧紧相拥,泪水无声滑落。现场所有工作人员也为之动容,露出欣慰的笑容。
“孩子能平安回来,真的太感谢你们了。”闫某哽咽着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延安救助管理站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各地救助机构的协作,为更多像马某婷一样的困境未成年人,筑牢从“危难”到“团圆”的安全守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