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对井下进行全覆盖安全排查 通讯员 倪小红 摄 通讯员 倪小红 郭小涛
《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铁规矩”,更是守护员工生命的“硬屏障”。自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修订下发以来,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将新《规程》宣贯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迅速行动、周密部署,通过构建全方位学习体系与强化现场实践应用双管齐下,确保新规要求真正融入安全生产各环节、覆盖各岗位,为矿井安全稳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专家授课传精髓,筑牢学习根基 为确保新《规程》学习全覆盖,切实提升职工执行规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1月4日至5日,该矿邀请5名参与新《规程》修订的业内权威专家进行授课,从政策制定源头解读条款内涵,围绕矿井建设流程、采掘作业规范,以及重大灾害治理、瓦斯综合防治、防灭火技术标准等领域,深度讲解条款修订的政策背景、现实意义和执行标准,帮助职工全面理解新《规程》的精神实质。专家们还重点结合近年来煤炭行业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违法违规操作的安全风险及严重后果,引导全体职工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要求,为矿井安全稳定发展构筑坚实安全屏障。
为推动新《规程》从“纸面”落到“地面”,从“学会”走向“用好”,一号煤矿构建起“矿领导牵头、多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三级联动学习贯彻体系,紧扣“安全、高效、标准”工作思路,第一时间制定《一号煤矿学习贯彻〈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实施方案》,深化实施“定制化宣贯、场景化教学、常态化落地”三项举措,将“纸上条款”转化为岗位“安全指南”,切实夯实矿井安全稳定发展基础。
对标排查练硬功,推动学用转化 “ 大家看,新《规程》第一百一十三条明确要求,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面起1.6米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米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米。我们现在就用卷尺量一量现场的实际距离,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一号煤矿井下634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生产技术部的雷昕磊手持卷尺和新《规程》手册,现场为职工开展“实景教学”,让抽象的条款变得可感可知。
“ 纸上”是基础,“现场”才是核心。为推动新《规程》从“学会”到“会用”,让安全工作从“纸上谈兵”走向“井下实干”,该矿创新学习模式,将宣贯课堂直接搬到作业现场,以井下的设备、环境作为“活教具”,让职工在熟悉的工作场景中理解规程要求。
此外,该矿还实施“一级带一级”的自主培训机制,要求各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队长率先垂范、先学一步,成为新《规程》宣贯的“领头人”。他们充分利用班前会、班后总结会等碎片化时间,组织开展互动式“安全大家谈”活动;各专业口相关负责人结合本岗位实际,围绕新《规程》中涉及本专业的重点条款和变化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硬道理”,确保职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真正实现新《规程》与岗位工作的深度融合。
狠抓整改固防线,确保落地见效 为避免新《规程》宣贯“走过场、浮于表面”,该矿建立“问题—责任—整改”台账,由安监部联合各专业系统成立专项督查小组,采取“不定期抽查+月度考核”方式,对井下进行全覆盖安全排查,重点检查采掘工作面系统设备、人员操作等环节与新规的符合性,建立《问题整改责任清单》,严格执行“五落实”原则,对整改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确保新《规程》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学规程不是背字数,是要照着找问题。”为提升检查实效,该矿组织各专业系统开展专题研讨,深入分析新《规程》修订内容,精准查找本系统规章制度与现场作业措施中存在的不足,有效避免了对规程理解偏差、执行遗漏等问题。同时,对井下各作业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持续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推动新《规程》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岗位操作标准。
学规程入脑入心,改隐患见行见效。如今,在一号煤矿,新《规程》已从“墙上文字”真正变为职工手中的“安全指南”,“安全第一”的理念也从口号化为“下井前查一遍设备、操作时对一遍规程”的实际行动。一号煤矿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将新《规程》的要求转化为岗位安全操作的“硬标准”,全力推动矿井本质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