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通过引入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可以将抽象的理想信念理论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干部对理想信念的理论认同和实践自觉。
一、案例教学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理想信念教育涉及的理论内容往往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若仅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干部可能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论认知。案例教学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情境相结合,以具体案例为载体呈现理想信念在现实中的表现形态和实践路径。例如,在阐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时,可以引入焦裕禄同志的典型案例。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虽身患重疾,仍始终坚守岗位,带领群众治理“三害”,其深入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
二、案例教学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中的实施路径
(一)案例的甄选标准与教学适配性
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与时代性特征。典型性案例能够集中展现理想信念的核心要素,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例如,张富清同志在战争年代屡立战功,和平时期却深藏功名、扎根山区,其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可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教学案例。真实性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保障,只有真实可信的案例才能引发干部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
(二)案例讨论环节的教学组织策略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干部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多元观点的表达与交流。教师可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如“该案例体现了哪些理想信念的核心要素”“如何在新时代践行案例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等,引导干部进行深度思考。同时,教师要营造开放、包容的讨论氛围,注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融合,并通过适时引导和总结,帮助干部提升理论认识水平。
(三)案例反思的教学延伸与价值内化
案例反思是促进干部将外在案例经验内化为自身信念的重要环节。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应引导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反思,重点思考案例经验与个人理想信念实践的契合度与差距。例如,通过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干部可反思自身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不足,进而明确改进方向。通过这种反思性实践,干部能够实现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的转化提升。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的挑战与优化对策
(一)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当前适用于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案例资源相对匮乏,且部分案例存在内容同质化问题。为此,应加强案例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构建分类科学、内容丰富的案例资源库。同时,鼓励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提供基层实践案例,实现案例资源的动态更新与共享。
(二)教学参与度的提升策略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干部参与度不均衡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应强化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根据干部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形式,增强教学互动性。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干部参与案例教学的内在动力。
(三)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专题研修、教学观摩等方式,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
案例教学作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够显著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虽然当前案例教学在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系统化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必将推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案例教学研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体系,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履职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