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废膜”有家可归 乡村洁净“颜值”
  本报讯(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吴舒捷 李进)眼下,苹果销售已接近尾声,洛川塬上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果园的清理工作。11月6日,在洛川县交口河镇来往村反光膜回收点内一派繁忙,工作人员将废弃反光膜送入液压打包机,压制成重达100公斤左右的规整方块,等待集中转运处理。
  据来往村村支部书记李振龙介绍,现在村里通过村集体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农户广泛参与的模式,设立集中回收点,安排专人负责登记、打包处理,村容村貌更干净了,果园生态环境变好了。
  作为苹果产业大县,反光膜在促进果品均匀着色、提升果实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苹果采收季过后,废弃反光膜若处置不当,不仅难以降解、污染土壤与水源、破坏农村人居环境,遇到大风天气还可能缠绕电线引发短路跳闸,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过去采收完苹果,反光膜随手丢弃在田间地头、沟渠路边,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村容村貌,还会造成土壤污染。”来往村村民李军建深有感触地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交口河镇创新推行“村收集、镇回收”治理模式,精准布局回收网络,结合各村地理特点设立3个集中打包点,为偏远村落增设1个流动打包点;针对国道沿线果园,果农只需将反光膜堆至地头,便有专人专车上门清运,避免二次污染。
  交口河镇回收后的反光膜由洛川县明生保洁有限责任公司转运至固定打包点,再交付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同时,交口河镇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宣讲、田间讲解等方式,普及随意丢弃反光膜的危害,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回收,并组织人员对沟峁、村庄遗留反光膜二次清理,确保不留死角、应收尽收。
  “我们安排专人按时按点转运至3个固定打包点,打包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反光膜变废为宝。”洛川县明生保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明生说。
  据悉,交口河镇今年果园覆膜面积1.5万亩,预计产生废弃反光膜90吨,目前已回收80吨,回收率超90%,已全面进入转运打包阶段。
  “下一步将优化回收举措、完善网络布局,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以精准治理守护乡村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宜居的镇域环境筑牢根基。”交口河镇副镇长姬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