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田垄藏“薯”光 产业绘“钱”景
 ● 村民正在挖红薯 记者 王静 摄

  本报讯(记者 王静 通讯员 刘贝)初冬时节,宝塔区姚店镇谭家湾村的红薯地里暖意融融,一垄垄体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挖薯、抖泥、装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丰收的笑声此起彼伏。
  “今年我种了3亩红薯,选的是白玉蜜薯和沙地老品种,8500株苗收了6800斤左右,按现在的收购价,能挣3万元呢。”正在分拣红薯的村民安娜手里麻利地挑拣着个头饱满的红薯,笑着说,“最省心的是,合作社早早就帮我们联系好了销售渠道,收购商直接上门来拉,根本不用愁卖。”
  近年来,谭家湾村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本地沙质土壤优势,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整合零散土地,210亩红薯实现连片规模化种植,破解了传统种植“小散弱”难题。村里还引进滴灌节水、绿色防控病虫害、科学配方施肥等技术,既降了成本、少了农药残留,又提升了红薯品质,市场卖价更高了。品种选择上,村党支部瞄准市场需求,引进沙地老品种、“秦薯5号”、白玉蜜薯等优质品种,这些红薯耐储存、品相好,口感软糯香甜,产量也大幅提升,为村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如今,210亩红薯田成了“致富田”,村民们不出村就能在红薯的种植、管理、采收中找到活计,实现家门口增收。
  “下一步,我们会组织农技专家常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把好品种、好技术教给农户,让大家种得省心、高效、放心。”姚店镇镇长白永强表示,“还要借着谭家湾红薯的好品质,线上走电商、线下赶农展,把‘谭家湾红薯’品牌打出去,真正把‘小红薯’培育成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发展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