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半,位于延安城区二道街御城国际的一家通讯小店准时开门。老板宋博推开玻璃门,先把门口的地拖得干干净净,再用抹布把柜台擦得发亮。这家只有18平方米的小店,货架上整齐放着新旧手机,柜台下塞满了贴膜工具、清理毛刷和维修零件。熟客都说,这地方虽小,却像延安版的“华强北”,手机买卖、维修、回收,凡是跟通讯沾边的事,都可以找宋博。
1987年出生的宋博,说话带着陕北人的实在。2005年,刚初中毕业的他从米脂老家来延安闯荡。背着一床打了补丁的旧被褥,揣着父母凑的几百元,看着陌生的街道和来往的人群,他心里又慌又期待。
最初,亲戚帮宋博找了家餐馆学厨师。“那时觉得厨师能吃饱饭,还能学门手艺,以后饿不着。”可学厨的苦,超出了他的想象。冬天手泡在冰得钻心的水里洗菜,裂口一道叠一道,经常渗出血珠。夏天待在闷热的厨房炒菜,汗流浃背也顾不上抹一把。切菜切到手、被热油溅到更是家常便饭。学徒三年,啥脏活累活都得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摘菜、切配,深夜才能歇下来,躺在餐馆后厨的小隔间里,累得沾床就睡。至今,他的指关节还留着淡淡的疤痕。
出师后,他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川湘菜厨师,颠勺、调味样样精通。从后厨小工做到主厨,2008年,他还凑了些钱,当起了小老板,在延大附院附近开了自己的小饭馆。然而,由于不懂经营,买菜成本没控制好,菜品定价也没摸准,加上周边餐馆竞争激烈,他只撑了一年多就关门了。消沉半个多月,他又重新拿起锅铲,回到餐馆打工还债。“不管再难,欠人的钱得还,日子也得接着拼。”多年的厨师生涯,不仅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更磨出了他沉稳坚韧的性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不知道闲置在家的旧手机怎么处理,宋博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2016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兼职倒腾电子产品。为了摸清门道,他专门跑到西安的电子市场取经,跟摊主聊、看人家怎么验货,回来后自己琢磨。收来的第一部旧手机,他反复清理、测试,折腾了好几天才转手卖出去。
2018年,宋博辞去了厨师工作,在御城国际开了自己的“闪客通讯”店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他放着稳定的厨师工作不干,去做陌生的生意太冒险了。开店初期,生意也并不太好。“很多人对二手手机有偏见,觉得是别人用过的‘破烂’,宁愿多花钱买新机。”宋博说,但是他没气馁,他还想做延安的“小华强北”。于是,他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推出了免费贴膜、免费清理手机灰尘的服务,并热情帮助求助之人。
附近小区的大爷大妈,很多孩子不在身边,手机出点小问题就束手无策。张大爷就是常客,他的手机用了很多年总是卡顿,视频通话接不通,每次都来找宋博。“宋娃心善,每次都耐心帮我弄,不收钱,还教我怎么清理内存,怎么存联系人。”张大爷说,现在身边的老伙计们手机有问题,他都推荐来找宋博。
靠着这份实在,宋博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把厨师的“匠心”融入手机生意中:每一部二手手机都会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像打理食材一样细致;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推荐合适的机型,不夸大其词、不隐瞒瑕疵,就像根据食客口味搭配菜品;提供免费的手机贴膜服务,店里新机质保一年,二手手机质保半年,让顾客买得放心。“做餐饮讲究回头客,做手机生意也是一样,诚信才是长久之计。”宋博说。
7年时间里,宋博的小店见证了无数温暖的故事。有刚上大学的学生,拿着攒了很久的零花钱来买第一部手机,宋博不仅给了优惠价,还耐心教他们使用功能;有常年在外打工的游子,回来给父母买二手智能手机,方便视频通话,宋博特意帮他们安装了简易桌面和常用软件;还有老顾客手机不小心摔坏了,着急用手机处理事务,宋博放下手头的活,免费帮他们紧急维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闪客通讯”在延安的二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也让宋博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傍晚时分,街上渐渐热闹起来,“闪客通讯”的灯光依旧明亮。宋博正在用匠心给一部手机贴膜,指尖利落,眼神专注。货架上的手机一部部被卖出,又有新的手机被回收进来,小店里流转的不仅是电子产品,还有宋博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