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星棋 通讯员 薛舂梅)“以前找书得在书架间来回翻,现在用检索机一查,哪排哪层都标得清清楚楚,借还书扫个码就行,太方便了!”在志丹县图书馆自助服务区,市民冯春拿着刚借到的《平凡的世界》,对升级后的智慧服务赞不绝口。
近日,志丹县图书馆顺利完成智能化改造,从图书检索、自助借还到阅读体验,全面优化服务流程,让“智慧阅读”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走进图书馆大厅,多台自助设备格外醒目。以往人工借阅柜台前排长队的景象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读者在自助借还书机前有序操作——只需将图书放入感应区,扫描读者证或手机二维码,短短十几秒即可完成借阅流程。
在电子图书借阅机前,退休教师王冬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正用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将《论语译注》有声版保存至手机。“平时带孙子,很少有时间来图书馆。现在在家就能听书,还能调节语速,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她高兴地说。
除硬件升级外,数字资源的拓展也让阅读跨越时空限制。家住偏远乡镇的初中生陈雨泽是“云端图书馆”的忠实用户:“学校离县城远,以前查资料很不方便。现在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可以免费阅读学术期刊、下载复习资料,晚上写完作业还能看看电子书放松。”
据了解,图书馆新增教育、科技、文学等各类数字资源1万余册,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阅读服务。
“不光是方便,现在来图书馆像‘回家’一样舒服。”经常带孩子来阅读的市民刘巧艳说。改造后的图书馆划分出亲子阅读区、安静自习区、休闲阅读区等多个功能空间。亲子区配备儿童专用桌椅和绘本架,让孩子能自主选书阅读,家长也可在旁陪伴或自习,互不干扰。
更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运用“大数据”分析读者偏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我们还设立了‘流动图书角’,并针对上班族、学生等不同群体,定期推送新书信息、举办主题读书分享会。”图书馆馆长牛小艳介绍,“比如上个月应家长需求,我们组织了‘亲子阅读指导’活动,吸引了80多组家庭参与,反响很好。”
从“反复跑”到“一次办”,从“定时读”到“随时读”,志丹县智慧图书馆的升级,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如今,每日到馆读者数量比改造前增长约三成,这里不仅是市民的“精神粮仓”,更成为大家喜爱的“文化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