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0日
以学为中心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万隆
  高等数学是高校多门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突出作用。而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容易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地位被动的现实问题。本文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维度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重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以学为中心的高等数学课程,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和应用技能,更是为了强化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分析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对此,高校要全面优化教学内容。第一,要与专业需求相对接,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有机调整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可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案例和模型,强化高等数学与专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第二,要融入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高等数学不能仅仅关注理论教学,更要依托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内容,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逐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塑造数学思维。第三,要引入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高校要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力量,全面整合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采集真实项目和案例内容,加强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构建,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泛在化的学习支持。
  二、重塑师生角色,创新教学方法
  在以学为中心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驱动下,高校师生要推进角色的转变和重塑,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激活主观能动性;教师则要从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探究、分析和实践中来。一是可应用混合式教学法,依托教育信息化改革所构建的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提前获取所需的知识点,并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师简要讲解课程重难点,然后由学生开展讨论、探究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并为下堂课做好准备。二是可应用任务教学法,以问题、任务或案例为导向,借助真实的工程问题、经济问题等,构建教学情境,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分析、探究和讨论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围绕任务核心问题,研究解决方法,教师主要负责讲解新知、答疑解惑和组织引导。
  三、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高等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侧重于终结性评价,一般以考试的形式判断学生对高数知识的掌握程度,既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也无法有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此,要引入新的评价体系,形成“平时成绩+专项成绩+考试成绩”的综合模式。其中,平时成绩侧重于过程性评价,需以量化的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前预习、出勤率以及课堂表现,这一过程可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展学习数据整合和深度分析;专项成绩以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竞赛的表现为核心,引导学生在特定领域开展深入探索;考试成绩则以综合考试的方式,评估一定周期内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围绕这一教学理念,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要全面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维度,针对性开展改革和优化,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